昨天智慧老人最后说的是“熟思审处,忍让曲全”,你做到了吗?我目前没做到,但我会努力向这方面迈进。
今天继续听老人说:
118.聪明勿外散,耕读可兼营
聪明勿使外散①,古人有纩②以塞耳,旒③以蔽目者矣;耕读何妨兼营,古人有出而负④耒⑤,入而横经⑥者矣。
①外散:外露。
②纩:新棉絮。
③旒:冠冕前后下垂的玉串。
④负:扛着。
⑤耒:耕田时翻土用的工具。
⑥横经:捧着经书。
一个人有过人的聪明才智,虽然是十分令人羡慕的事,但怎么看待自己的聪明,体现着一个人的心性。古代的帝王、诸侯或卿大夫曾佩戴冕旒冠,除了装饰与象征地位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用冠上悬挂的玉串遮住自己的目光,不让自己显得过于聪明外露。(今天涨知识了)
我们常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从不自我夸耀,到处显摆。他们使自己保持谦虚谨慎,为的是使自己不断进取,有更大的作为。
古代中国有耕读传家的古老传统。作为一个以农耕文明为主的古国,中国人一向重视农耕。耕作被视为生存的根本,耕作能使人明白,一饭一衣来之不易。养成勤奋节俭的作风。而读书是通达事理、增长见识、改善境遇的途径。耕作与读书兼顾,既可以磨练人的意志,又能培养出正直的兴性。
119.感恩知福,学求精进
身不饥寒,天未曾负我;学无长进,我何以对天。
做人要怀一颗感恩之心,父母把我们养育成人,师长对我们进行教导,朋友亲人的鼓励与关爱以及社会环境的繁荣和稳定,这一切使我们能够成长起来,并最终成就自己的事业,正因为受到如此厚待,我们才更应该发奋读书,增长知识和能力,争取早日回报社会、父母、亲友。
120.勿与人争,唯求己知
不与人争得失,唯求有知①能。
①知:同“智”,智慧。
在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关于荣辱得失的事情,虽然争强好胜本是人之常情,然而名利终究是短暂的,相对于其他,自己在做事时,增长智慧和能力才更重要,如果把精力全放在与人相争上,反而会失去自身成长与发展的良机,这其实是得不偿失的。
121.莫循规蹈矩,须灵活变化
为人循矩度①,而不见精神,则登场之傀儡②;做事守章程,而不知权变③,则依样之葫芦也。
矩度:规矩和法度。
傀儡:木偶。
权变:灵活应对变化。
制定规矩和法度,是为了使人们的言行得到规范,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大到国家,小到家庭都有明文规定或约定成俗的规矩,然而规矩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随着事物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之前制定的规矩,也需要变通和更改,如果凡事依照规矩不肯灵活处事的话,那样就必然会成为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122.文章如山水,富贵似烟云
文章似山水化境①,富贵仍烟云幻形②。
化境:有变化的景致转化而成的一种意境。
幻形:虚幻的形状。
秀美的山水总能让人心旷神怡、流年忘返,而语言文字的魅力也能达到十分迷人的境界,一篇文采斐然、字字珠玑的好文章会让人读起来畅快淋漓。因此山水长久不变,文章也能千载流传。
富贵如过眼云烟,来去匆匆,一时繁盛光鲜,却难保长久。世人对名利趋之若鹜,有的人为了富贵劳心费力,甚至挖空心思,违背心性作恶害人。但这样去追求荣华富贵的人,终躲不过败亡的结局,而且之前所积累的家业也“忽喇喇似大厦倾”,繁华也会终成一场梦境。
今天终于明白了在影视剧中看到的帝王、诸侯、大臣们头上佩戴的冕冠,不单纯是身份的像征,更重要的是悬挂的玉串遮住自已的目光,不让自己显得过于聪明外露。(这是今天的新发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