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爱,无他。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社会”与其他人会赐予他足够多的挫折,因此,不必担心用爱浇灌的孩子,犹如温室的花,因缺乏历练而过于脆弱。
你只负责爱他就好了,这些爱会使他变得温暖,并有力量,面对一切。
![](https://img.haomeiwen.com/i2988012/a4144fe0724e7b38.jpg)
小孩子不吃饭,是件很头疼的事。
每晚回家,几乎耳边总回荡着公公:“你快吃饭!再不吃,过一会想吃也没有了!”
任由声音多大,孩子都像个无事人,自顾自地玩。
我对老公说:“这每晚逼孩子吃饭的戏码,对孩子而言挺灾难的。”
我们也劝过公公很多次,“公公,你随她吧。”
公公说:“现在不吃,夜里饿了,哭着喊着要喝奶,影响睡眠。”
道理上讲不通,我们也只能行迂回策略。
“老公,我们今晚把壹壹带出来吃饭吧。而且每天一直忙,很久没有带孩子出来了。”昨天下午,看完书,脑海里浮现孩子被逼吃饭的场景,于是,我给老公发了信息。
“好的,我忙完回家带孩子出来。”不一会儿,老公回了信息。
现在,孩子不仅仅是吃饭的问题,还有总问爸爸要手机刷某音,而不愿意出门的问题。
我分析孩子爱刷某音主要由于“无聊”。
“无聊”又是由于与父母跟她的互动少了。
“不出门”主要由于天冷:
天气暖和时,爷爷奶奶和我们会一起出门,跳广场舞,孩子也跟着蹦跶,出一身汗,顺带把多余精力释放了,并且运动可以使身体分泌多巴胺,令人精神愉悦,久而久之,产生身心健康的效果。
现在,天冷了,爷爷奶奶不愿意出门,也担心我们把孩子带出去受凉,生病。
待在家里,也必然产生“无聊”感。
于是,我就想办法在家让她玩出新花样,并增加亲子互动。
1.英语互动游戏
购买了一些英语互动游戏,陪孩子一起玩,孩子非常有兴趣,可是,玩了几天,我玩腻了。
孩子还要玩……
我承认,我比小孩更喜新厌旧。
于是,前期是我带孩子玩,后期变成孩子带我玩了。
因此,在孩子和我一样产生倦怠心理之前,我又增加了新鲜玩意,看电影。
2.经典的电影
我先试着自己看了一些电影和动画,确定没有儿童不宜之后,再和孩子一起观看。
这些天和孩子一起看了《功夫熊猫》英文版,《荒野猎人》中文版。
看《功夫熊猫》的英文版,主要是因为它很好玩,而且基本上凭借动作就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听不懂完全无所谓。
可是,当孩子说听不懂,我回答我也听不懂时,我意识到这有点用英文虐孩子和自己了,于是,决定暂时放缓学英文的脚步。
想想更残忍的是,孩子还看不懂中文汉字,当小屁孩被云里雾里的对白搞得迷惑不已时,我却凭着中文字幕享受着动漫的乐趣,这实在太残忍了。
所幸的是,我一直在陪伴孩子,并且感受她的感受。
因此,在被英文对白搞得云里雾里的情况下,孩子依旧保持着兴趣与兴奋。
而这种兴奋与兴趣,也大概是因为,家里实在没有什么别的好玩的了!
家里的电视机是常闭的,因此,我们一家人必须从互动或书本中学会找乐子。
为啥家中电视是常闭的?
电视也可以给小孩子很多有趣的内容啊?而且还可以解决无聊的问题。
一开始,我也有想过这个问题,但我只是凭着直觉拒绝电视与一切不包含与孩子互动的电子产品。
后来我在《父母的语言》一书中找到了答案。
该书作者达娜·萨斯金德 (Dana Suskind)是芝加哥大学妇科及儿科教授,这本书是她30年的科学研究结晶,该书一经出版在美国学术界和教育界引起巨大反响。
书中提及:从本质上来说,大脑发育的核心在于宝宝与一位有爱心、能做出积极回应的成年人之间的互动。
在积极的互动中,孩子的心智得到成长,因此,我们不能将孩子的童年交给电子产品与电视机。
积极的互动,需要遵循4T原则:
1. 第一个T(Tune in):共情关注
共情关注是最细微的一项原则,它要求父母有意识地去观察孩子在关注什么,等到时机成熟,再去和孩子谈论。
2. 第二个T(Talk more):充分交流
多跟孩子交流。
交流的目的不是零散的话语,而是为了让孩子掌握分门别类的词汇,并学会他们的使用方式。如果父母让孩子接触到广泛的词汇,长年累月后,孩子的语言水平会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3. 第三个T(take turns):轮流谈话
轮流谈话不仅是亲子交流的黄金准则,还是3T原则中最重要的一环,对于开发儿童的大脑起着决定性作用。
为了让“你来我往”的亲子互动成功展开,关键都在于父母必须耐心地等待孩子的回应。
4. 数字时代的T(Turn it off):关掉它
数字时代,屏幕正在抢占人们的注意力,孩子也不例外。然而电子产品不能替代父母给予的互动和回应。
注:关于4P互动,我只是概述,大家最好看原著。
4T式的互动是有的,可是,不出门,人总显得没活力。
昨天刚好下大雪,为了定一定要让大家出门的决心,我没回家,而是在一家饭团店等他们父女俩。
我反复地在饭团店玻璃门内踱步,幸福地等待着,不一会,一大一小的雪人,蹦蹦跳跳来了!
推开玻璃移门,爸爸说:“壹壹说她要自己跑来!”
哈哈,所以,两个没打伞的人,身上覆着一层雪。
在雪地里走路,大概是件令小屁孩兴奋的事,因此,小屁孩拉着爸爸的手进屋时,浑身散发着欢快的气息。
我问她吃什么?她说饭团。
跟老板说包个饭团后,我拿出手机,把之前选好的几家店给她看:“吃鱼,还是生煎,还是面条?”
她半天都默不作声,我猜想她大概不想吃?
嗯,反正小屁孩有饭团垫底了,不如就挑选一家没吃过的柠檬鱼。
于是,我说:“那我们去吃鱼吧。”
她点点头。
此时,她左手拎着饭团,我站在她左侧,没有注意她手里拿着饭团,就去牵她的手了,只见她赶紧把饭团放到另一只小手里,好腾出手牵我。
然后她对我说:“妈妈,店在哪里?我们快点,不然,饭团就凉了。”
没走几步,我们就到了。
壹壹坐在板凳上啃着饭团,服务员很快就把一小盆鱼和一碗米饭端上来。
小屁孩仔细地观察着这新环境,椅子与椅子之间的区别,“为什么她的大,别人的椅子小”,里面为什么比外面暖和,座位侧边的镜子……
她一边吃自己的饭团,一边说个不停,显然她说个不停,除了因为新环境,还可能是因为她并不想吃饭,果然,不一会她将手中的饭团送给爸爸,并说,我不吃饭团要吃米饭。
于是,米饭推到她面前,可是她只是用勺子,拨拉个不停,并且,不停地说话,也不见她有吃饭的欲望。
于是,我问壹壹爸:“壹壹是不是吃过了?”
壹壹爸说:“吃了点泡面。”
我说:“哦,那随便壹壹吧。”
可是,嘴上虽然这么说,看到孩子对吃饭失去了自然而然的兴趣,心里也着急。
不一会儿,壹壹爸将米饭分成两碗,一碗给自己,另一碗推给宝宝,说:“我们比赛吧。”
壹壹显然对比赛情有独钟,一听到比赛就两眼放金光。
一口答应了。
小家伙拿起勺子,往嘴巴里大口大口地塞,然而,很明显米饭在她嘴里反复的咀嚼,每一口吞咽,都显得很勉强。
她一边反复咀嚼,一边难以下咽地对我说:“妈妈,米饭好干。”
我看着她那副勉强地模样说:“宝贝,不想吃就不吃了吧。”
她一脸坚决地说:“不行,我们在比赛!”
瞧着她的认真劲,我愣了一下说:“哦哦,好,加油,妈妈给你碗里加点汤汁。”
小家伙生怕自己落后了,就让爸爸把碗放下来给她看一眼,然而,情况极其不妙,爸爸碗里的米饭就是比自己的少。
壹壹表情很沮丧。
爸爸说:“不然,我们把碗换一下吧?”
壹壹立马开心起来,换了碗,自己碗里的米又比爸爸的少了。
就这样,父女俩来回换了很多次碗。
我坐在一旁观战。
有点忧心忡忡。
这个样子,孩子将来会不会只想赢,而不顾游戏规则和别人的感受?
不过,一会儿,我就有了答案。
我相信,“爱”比一切都重要。
只要让孩子看见,她赢的背后是因为爱就可以了。
此时,孩子与爸爸的碗里都只剩最后一口米饭了。
我对壹壹说:“宝贝,你知道爸爸为什么要跟你比赛吗?”
壹壹两眼眨巴眨巴,不明所以。
我说:“因为爸爸爱你,想让你多吃点饭,免得饿肚子。”
壹壹呆呆地看着我。
我又继续说:“你知道,爸爸为什么总和你交换碗吗?”
小家伙更加困惑了。
其实,说这些我也不知道4岁的孩子能不能理解,但还是尝试了一下。
我继续说:“因为爸爸想让你开心,所以,一直让你赢。”
话音刚落。
小家伙转过脸去看着爸爸,语气坚定地说:“爸爸,我等你。”
我看见他爸,眼睛立马红了……
哈哈哈。
然后,父女俩一起吃完了最后一口。
我把一块山楂糕作为奖励给他们俩。
我说:“你们俩,都是冠军!奖品一块山楂糕,一人一半。”
我把奖品放到小屁孩手里,小屁孩剥开山楂糕的包装纸,坚决让爸爸先咬第一口。
爸爸咬了一小口。
小屁孩把山楂放在嘴里含着,一半漏在外面,面向爸爸说:“你再咬,你要吃一大半!”
哈哈哈。
爸爸又去咬从孩子嘴里伸出来的那一半,一脸的满足。
爸爸咬完,小屁孩才开始嚼山楂,也一脸的满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