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的快乐读书吧是神话主题,包括中国神话和外国神话。神话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就是想象神奇,情节天马行空,很多情节还相当的反自然。不仅仅是神话具有这样的特点,古人创作的民间故事也向来如此。我还记得三年级下册学到民间故事《枣核》的时候,在交流认为神奇的故事情节时,有学生质疑枣核那么小,但在文章里他却可以帮父母扶着犁耕田,不但质疑他的力量,也质疑他以他的身高体重,根本不足以能完成这样的事情。当时听到这样的声音,我是很欣慰的,毕竟这代表了他们有质疑的思维和勇气。
但是作为民间故事和神话的特点还是要告诉学生,毕竟这些故事都是古代的劳动人民智慧的创造,这都代表了他们多美好生活的向往。因为科技能力的落后,没法解释很多的自然现象,所以他们的想象才如此大胆神奇。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了解的自然科学知识越多,似乎想象力越匮乏,人们的创造行思维似乎被封印了一样。
现代人再看神话,已经大多不能体会出这种文学载体所能承载的那种链接个人和世界的功能。当然有很多人会认为,看神话有助于培养想象力云云,但是显然,这绝非神话的真实功能。在个人崛起、科学主导的时代,神话具有的那种类似催眠效果或者说感受世界脉动的功能,已经是人们所不熟悉的了。这本《千面英雄》就是透过纷繁复杂的世界各地的神话表象,在探究一种人类精神生活里共享的生命本质。
当然,这本书的时代局限也是很明显的。那时节的知识界正在被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精神分析法洗脑,但凡知识分子都在使用这种解释力极强,但是没有可证伪性的伪科学解释生活。尽管缺乏了科学精神,但是不得不说精神分析法的解释力是其他心理学门类无可匹敌的。
一个英雄的诞生,似乎往往应和着几种特殊的模式。从出生,到成长,到战斗,到最后回归原点,无论这些神话的诞生地相差多远,也无论这些英雄的个性和形象相差多少,人们总能找到他们的规律。这种世界观似乎也是从精神分析法借鉴过来的。人们的内心世界无论相差多少,在精神分析的世界里总是逃不出弗洛伊德模型的框架。这种简单粗暴的分类,大概也正是人们喜爱这种分析方法的主要原因。
我认为作者似乎太信任以至于过度依赖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模式,神话中的每个人物的人生轨迹不是全部都能靠一种理论解释,这一点确实体现了当时的时代局限性,而我们也不过是站在上帝的视角看问题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