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医生命线:人人要有成名成家的追求,才是对中国梦的最好诠释?

中医生命线:人人要有成名成家的追求,才是对中国梦的最好诠释?

作者: 睿汐ghy | 来源:发表于2019-07-21 10:27 被阅读0次


    传承:榜样的力量无穷

    “传承很重要,和老师学就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少走很多弯路。”安定医院精神科主任、全国名老中医药继承人贾竑晓主任对传承的重要性深深的感慨到。

    作为全国名老中医王彦恒老师的弟子,贾竑晓说,王彦恒老师时常教导学生“古老的中医是根,环境在变,疾病的病因也随现代环境的变化而有所不同,所以必须注重药方也要与时俱进,中医博大、精华之处也是在因时、因地、因人地辨证施治,但学中医必须知根,而后创新才能发展”。

    老师的实践与经验是一种无穷的财富和宝库,贾主任提及王老满是敬慕,他说:“和王老聊天不经意间就能激发你的灵感,思想碰撞后很可能就形成思路,探索出答案。比如,自己出版的《中医论治精神药物不良反应》还有其它一些书都是受王老启发,由他指导而完成的。精神科许多问题都不能套用原来中医内科用的方法,需要重新摸索,王老用药都是长时间积累的独到经验,书上学不到的,加上中医辨证又有很多模糊地带,很多种解释,有了老师临床摸索经验的传递,自己后面的学习才节省很多时间精力,老师如同巨人,能带着我们看得更高、更远、更深” 。

    贾竑晓主任看病中

    另一位全国名老中医药继承人北京中医医院的李帷博士,说起他的传承指导老师李乾构同样满怀感激之情:“李老师医风医德是我们的标杆,无论是对病人、对同事、对下属、对学生都温和有礼,尽量为对方着想。有一次,帮李老整理他很早前的笔记,发现他年轻时博采众家之长,涉猎很广,学习笔记认真、细致,分类合理,而且还有自己临床体会的批注,这为他日后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不断的沉淀、积累,老师形成了自己的用药特点及临床思维,他常教导我们要辨病辨证结合治疗脾胃病,要不断创新改进,所以学的时候不能拘泥于形式。同时,老师对学术严谨的态度也深刻影响着我们,批阅我们心得体会时,每一个小细节都很仔细,有错的、不妥当的立即批注说明,让我们及时认识到问题,及时改正” 。

    让李帷更为刻骨铭心的是,李乾构老师不仅在医术上认真细心,对病人亦然全面而悉心,在心理上、生活上、情绪中都进行指导,比如细嚼慢咽、少食多餐、食物如何选择等点点滴滴进行健康宣教,尤其利用自己的优势在心理上安慰治疗,让病人心理踏实对病人治疗也很有效。此外,老师还经常默默为灾区捐款救助,无私的帮助他人。

    “他的境界之高,淡泊名利无欲无求,在精神上给了我们很多鼓励,他的言传身教,他的精神,像一股无穷的力量时刻鼓舞着我们前进。”李帷表示。

    全国名老中医药传承人肩负着传承发扬国家瑰宝古老中医的医术以及医德,有形无形的言传身教和至高的精神也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位学者,他们是最好的榜样。

    而全国名老中医药继承人,他们同样以自己的优秀,积极、主动地带动其他学者,榜样的力量无穷,也深远地影响着每一个人!

    国家级名老中医李乾构教授正在带教

    全面做好传承,挺起中医的脊梁

    拥有关幼波名老中医001号徒弟证、原北京中医医院院长李乾构教授告诉记者,“比起当年我们跟师学习,现在传承管理更规范——跟师笔记、经典病案、一个月写次心得、经典学习心得,老师要有100字以上批阅、季度年度考核等都有要求,这些都很好,比起原先更科学。当年我们没有双向选择,就是被指定,跟师抄方学经验没有具体要求,全凭自己主动学。现在学生都有一定临床基础,学得快、吸收快,很快能学以致用,大部分很乐于学,这些都是很好的改变。”

    尽管中医传承有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但当问及对当下中医传承的发展有何建议时,李乾构院长仍殷切地表示,希望国家能灵活定制名老带徒的规定,如果这个医生体力好,一周能够3-4个半天以上出诊,并且愿意带徒弟,自己也爱教学,那么应该支持同意。目前规定带了三届就不能再带,这个不妥,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制定。如今,已77岁高龄的李乾构教授依然奋力在北京中医医院一线阵地,他正是希望自己有力之年能为中医献上自己的一片热心,发挥余热,为考虑到徒弟能多学些,他连续5年7点左右必到医院,带徒开始出门诊,“这样学生才可以多学一个小时”。

    亲身经历过1962年那段中医生死存亡时期的安定医院精神科主任王彦恒老专家,谈到中医传承,内心复杂、五味俱全,深有感触。王老表示,“首先,传承首要的是传承政策、策略,这是党的生命线,也是中医的生命线,离开了生命线绝对不行。教学生光教一个方子是没用的,而要有政治觉悟,要解读政策思想、方针、路线,理解并运用政策。

    其次,对人的要求,第一个要求就是有好的服务意识和好的业务水平。作为医生服务是第一位,首先让病人信任你,病人的信任就是一个很好治疗。病人和你很好沟通后,心理有底,再吃开的药就更有效,疗效很快。作为中医人,现在的心理治疗就需要改革,要发展出中医特色!

    同时,业务的核心是疗效,没有疗效不会产生创新,也产生不了新理论。所以在临床实践中,要时刻注意总结典型病例,并围绕专业学经典,理清名家的经典,这样串起来,才能找到中医发展的根基,有根基才有底气,才能思路清晰,才能学透。同时,注意有些新方法不一定都有促进作用,要客观辩证地加以分析。

    最后,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待现在和未来,教人要因人而异,根据具体情况诱导他,毫无保留地把经验、思路教给他们,后面会不会用、会不会发展要靠他们。现在和原来很不同,都在变化,比如要研究透现代病因的侵害性,症状的活跃性,病因的演化性,就要抓住每一点滴,每个细节都不放过才行。同时,国家执政部门应该组织名老中医、学生等进行学术交流,要培养思路,思考中医下一步怎么走?并且,对一些名老中医的思路也应尽快抢救”。

    正如王老说的,“没有吃过苦,就不知道甜”,他曾经省吃俭用,披星戴月四处拜师学医,继承了很多医术,但后来有段时间由于环境的原因不能从事中医临床,但王老仍然在业余时间阅读中医经典。每当这时想到之前学中医付出诸多心血,此时,看着自己的那些书、笔记,不觉泪流满面,是心痛更是失望。后来,政策允许从事中医临床,他便带一批人开始重建了安定医院中医科,经过努力使安定医院中医科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王彦恒老专家带教中

    “现在社会普遍浮躁,名利熏陶下让年轻一代的医生很受影响。同时年轻医生又面临很多现实压力,大多对传承中医很是被动。目前尽管国家很重视传承,但还有很大一部分名老专家医术失传,应该尽快采取如同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尽快抢救名老中医的医术。其次,中层代和年轻医生一定要有‘成名成家’的理想,中医专家更要‘成名成家’,立志成为这个专业的大家,每个人树立理想信念,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对中国梦的最好诠释。整体环境靠我们每个人做好,再把长远可实行的适合中医发展计划好。中医和西医不同,中医应该有自己的职称评价体系、评判专家、奖励办法,应该有自己考核体系。做好传承,才能让一代又一代的中医人挺起中医的脊梁,让中医走向更远处……” 北京中医医院党委书记信彬站在他的角度,高度道出他对中医传承的真切观点,有些许忧虑,也更多是对未来年轻医生的热切期望与鼓励。

    (注:本文内容、图片皆来自《国医》杂志原创,转载请标明出处,谢谢!)




    睿汐

    作者简介:睿汐,资深媒体人,国医时代创始人,医生品牌策划专家,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健康与公共传播分会秘书长、国医文化艺术创作中心总编。从事医药类行业媒体十余年,创办了国内首本打造中国医学人文卓越传媒的《国医》杂志,采访国内诸多知名三甲医院院长、国医大师、著名中医名家等,发表文章200多万字,推出诸多有影响的作品,被业界赋予“中国当代医药界张爱玲”的美誉。已出版书籍《守望——基层医生的生存世界》,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一一部关于基层医生的人文纪实类书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医生命线:人人要有成名成家的追求,才是对中国梦的最好诠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erm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