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周三,晴,26至38度
我对简友紫堇花说,唯跳绳一千执行起来需挣扎。她说,那就降为五百。今天降为五百,果然轻松完成。
《微习惯》的书里说:你心理有个舒适区,把它想象成一个圆圈,在圆圈以内你感觉舒适,而圆圈外是你想达到的目标。比如身材苗条、体格健康、写完一本书、学习有所长进……因为这些目标都需要经历不舒适的过程才能实现(尚未在基层神经节上刻下烙印),所以它们都在舒适区外。
通常人们处理此类变化的方式是投入,拼尽全力冲刺到舒适区外,又不断挣扎着想停留在那里。可你的身体却在抵触:这么剧烈的变化我实在太不舒服了。然后,当动力和意志力不足以支撑你停留在那里时,潜意识就强迫你回到圆圈里面。
我们很多的坚持都是因为启动时要求过高、强度过大,变化过快,身体一时招架不住,才被迫中止的。话说,我每天跳绳一千下,连跳两天后,今日小腿明显沉重,这是身体在呼救,如果我无视身体诉求,继续坚持,那每天跳绳前的心理阻力会与日俱增,直至双腿不再听从我的使唤。
一种行为模式一旦生成,会作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细察后,发现之前的减肥、学书、学画、写作、园艺、做饭都是按此无氧模式展开,所以兴致总是一阵一阵的,忽而落在此,忽而落在彼。由此,我给自己下了一个浮躁的定论。现在想来,我真的浮躁吗?一个浮躁的人根本静不下心学任何东西,而我其实一直很用力很勤奋地活着,只是性急,总也把控不好度。换句话说,就是方法错了。
我的问题就出在“用力”二字。用力生活,不仅消耗体力,还有意志力的内耗。想想你憋着一口气能活多久吧。故而用力生活,就是一种无氧生活,维持不了多久,整个人就虚脱了。
用力生活不仅换不来成长,还会遭受到生活更为剧烈的反作用力。我们用节食、暴练等等让身体极度难受的方式用力减肥,结束后,身体就会迅速反弹来释放减肥期间积蓄的难受。用力生活,就好比用肉身撞巨石,未将之撞翻,反将自己弹出数丈之外。我们身体里那些经年累月、根深蒂固的恶习,实比脑子里忽而生出的新念头要强大得多。与之斗,只能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慢慢磨练自己的膂力,慢慢等待撬动它的支点。以一种身体不易察觉的进度,让之放松戒备,放弃反抗。这就是微习惯的原理吧。
微习惯就是走在舒适圈的边缘,向外迈一小步,就是不舒适区,然身体只是略感差别,几乎可忽略不计。等身体适应这种差别后,再向外迈一步,如此舒适圈的范围就不断扩大,你也从中获得了成长、成就。
我很喜欢村上春树写的《当我们跑步时,我们谈些什么》一书。微习惯有点类似长跑有氧运动的原理。真正的跑者不太会关注速度,却会时时监控自己的呼吸和心跳。匀速的呼吸和低于140的心率,是能一直不停跑下去的前提。这也就类似于心理舒适圈。 能力不同的人心理舒适圈的直径是不一样的,就像长跑老手和新手保持有氧心率值的跑速不同一般。我有位朋友3分多钟配速,心率值130。而我得8分半。所以,每个人设定微习惯的量值也不可能相同。至于所设量值适不适合,只需听从身体的感受一一内心挣不挣扎。每一个人只需按身体适应的速度、强度来培养习惯、发展能力,无需与别人比拼。若有一丝与人比拼、逞强的念头,就会被他人带跑了速度,就会听不到身体的呼救,坚持之弦被绷至断裂的极限。
目标打卡:
1晚起:6点半。
2阅读:读完《传奇王阳明》101页。读《微习惯》32页。
3运动:跳绳520,踢毽子6分钟,散步6公里。
4书法:抄经两小时。今天心不静,字没昨日好,墨厚也有关。明日手工磨墨。
5美食:做苹果派,与同事分享。鲁邦种第二天添粉,高度增加两倍,有点异味,不知是否失败。
鲁邦种第二天6购物:黑麦、椰浆46.7元
6手机使用时间:2小时56分。
一个人的晚餐:炒面下周疗休养假请好,可以休长假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