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诗歌:聆听生命的节拍
1.诗歌,读出来才有味道
不管读的声音如何,节奏如何,读出来才能感觉文字的节奏,其中的味道。
书单:《给孩子的诗》,《给孩子的古诗词》,《古城墙上的圆月亮》,《蝴蝶·豌豆花》,《阁楼上的光》
2.走向诗歌的最深处
读到一定程度,积累一定数量,还是需要一些书籍引领,知道其所以然。“孩子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这样记得更牢,也使诗歌内在的情感、韵味不至于流失太多。”当孩子了解了唐诗宋词背后的故事,诗人当时的人生阅历、生活境遇、心情心态乃至正在做的事情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写的诗作就是当时当地内心的自然流露,那些流传至今的送别诗、忆亲人诗、及第诗、田园诗都是如此,了解了这些,诗就不再是孤单的一首诗,而是立体的,是诗人,是一段历史,是一个故事。
《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好诗共欣赏》《名作细读:微观个案分析研究》《千秋一寸心:周汝昌讲唐诗宋词》
3.在诗中感悟人生,在人生中书写诗
诗歌的创作不容易,但不妨碍我们自娱自乐。可以仿写,可以有感而发,可以不讲究平仄,可以不讲究押韵。随意,随心,表达当下的自己。
书单《小学对课》,《给孩子读诗》,“中国诗词大会”系列,《一个孩子的诗园》,《明天要远足》。
在这一章节,作者写了陪孩子学习诗歌,在教学中其实有借鉴意义。首先是无目的无压力的朗诵和背诵,接着是了解诗歌背后的故事、诗人、历史等,在之后就是进行仿写和创作。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多读童谣童诗,可以进行诗配画和仿写的训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