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对人叹“只羡鸳鸯不羡仙”、感情特别好的情侣,机缘巧合之下与他们有了接触。
一次一起去吃午饭,俩人走着走着却开始吵起来了,我走在后面,不禁吓了一跳。旁边还有人呢,他俩竟如此不管不顾。不是感情特别好吗?
声音不轻,是早上发生的一件事,女生对男生为人处世的方法提出了质疑。男生自然不甘示弱,反唇相讥女生的怯懦。你来我往的据理力争,到吃饭处才渐渐平息。我埋头吃饭,佯装不知。下午,他俩恢复有说有笑,一派平和。
后来和女生关系好了,重提往事:“你和他也经常吵架吗?”她看外星人般看我:“当然了,哪对情侣不吵架啊。”
“可你们关系不是特别好么,吵架很伤感情诶,双方都会生气。”
“可不吵架、不把问题摆出来、双方都不做出点改变、努力的话,看不惯的地方就会一直在啊,就会一直很生气。”
“你们都做出很多改变了吗?”
“那当然,我觉得他说的对的地方我就会改啊。在一起的一年里,我变了很多,变得更开朗、更愿意相信别人,脾气也不那么急了。他也变了很多,变得不那么愤青,不那么冲动了。哈哈~”
果然是,越看越顺眼了呢。因为爱,彼此都成为了更好的人。
M·斯科特·派克:“爱绝不是无原则地接受,也包括必要的冲突、果断的拒绝和严厉的批评。”
我们往往害怕矛盾、逃避冲突,却也因此错过了彼此成长的最好契机。
积重难返,错过一段姻缘。

2.
好友Z,深夜来电,说分手了。我问:“你们之前不好好的吗?怎么说分就分了?”她哭得不知所措:“我也不知道怎么了,一点苗头都没有。我以为会跟他在一起很久很久的。我们在一起的时候超级好,都没吵过架。”我问:“那他有说什么吗?”她说:“除了分手,别的什么都没说。”
我说:“如果你很喜欢他,觉得他也喜欢你。那你就跑去找他,当面问清楚原因,也好死死心。”她说:“那岂不是很不矜持?万一再受一次伤害呢?”我说:“可能他什么地方想岔了吧,从我现有的情报来看,他是喜欢你的。他可能自以为做了什么对的决定吧。”
后来他们又在一起了,现在都快要谈婚论嫁了。
问题很简单。男生觉得现在的自己没有能力提供女生一个理想的家,一个他想给的美好未来,所以和她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被所谓的“担当”困扰,直至提出分手,才松一口气。(男生的确是一个很有责任心、很认真、上进的家伙。所以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他从来没有跟女生提过他的想法,他的担心,他的顾虑,直至分手后女生逼问。
直至双方摊开问题,勇敢承受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痛苦,才有了现在。
怕沟通,其实也是怕矛盾、怕问题罢了。
巴赫在国际奥委会总部所在地洛桑答记者问时曾说:“我们从自己的经验中得知,把所有问题都摊在桌面上会是段痛苦的经历,但有时这是绝对必要的。”

3.
问题的关键仍旧出在她对时间的利用上。家庭问题让她头昏脑涨,她只想尽快脱身,尽快缩短自己与问题接触的时间,而不愿花足够的时间来应对这种不舒服的感觉,不愿冷静地分析问题。最终她没有从问题中积累起任何有效的经验,家庭便因此长期陷入了混乱。
——《少有人走的路》
很多恋人往往因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分手。其实这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究其原因,怕是日积月累了各种矛盾。
尤其当其中一方抱着“以和为贵”的态度三缄其口、沉默是金,从不给所爱的人指导和建议,也从不把自己的态度和看法向对方表明,以为随时间过去,问题能自动消失,以至于到后来俩人吵架的内容也大同小异、重复单调。
自以为的妥协不是爱,是惰性,是逃避,是害怕面对问题的一种拖延。
能妥协多久呢?怕直接甩出“分手”二字。
Samuel Johnson:我们一直推迟我们知道最终无法逃避的事情,这样的蠢行是一个普遍的人性弱点,它或多或少都盘踞在每个人的心灵之中。
当我们勇敢承受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痛苦,而不是拖延,以致问题成堆、积重难返,我们才能以此为契机,从中积累有效的经验,推动自己和他人心灵的成长。
学习、进步、成长,才是吵架存在的必要。
网友评论
爱的最大风险之一,是发生冲突时的指责和假谦虚,即我们常常以爱的名义去指责所爱的人。
指出别人的缺点,即告诉对方“你是错的,我是对的,你应该做出改变”,这并不是很难做到的事情。批评他人很容易,不仅父母和配偶,人人都可能把批评当成家常便饭,可是,大多数批评只是出于一时的冲动、不满和愤怒,不但没有启发和教育意义,反而会使局面更加混乱。
真正有爱的人,绝不会随意指责爱的对象,或与对方发生冲突。他们竭力避免给对方造成傲慢的印象。动辄与所爱的人发生冲突,多半是以为自己在见识或道德上高人一等。真心爱一个人,就会承认对方是与自己不同的、完全独立的个体。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不会轻易地对心爱的人说:“我是对的,你是错的;我比你更清楚怎么做更合理,知道什么对你更有好处。”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有的旁观者的确比当事人更清楚,知道怎么做才合乎逻辑。旁观者也可能拥有更高的道德或判断力,这时候,他们有义务指出问题的症结。因此,富有爱心的人,经常处于两难境地——既要尊重对方的独立性,又渴望给予对方爱的指导。
—《少有人走的路》
然后让对方明白学习成长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