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自然科普
《重读相对论》7.5 时空畸变

《重读相对论》7.5 时空畸变

作者: 孙亮朝 | 来源:发表于2021-04-20 09:27 被阅读0次

    7.5 时空畸变

    当爱因斯坦扛着一个十字架奔跑起来以后,由于光信号的延时效应,发生了非常有趣的现象:两把竖直的刚尺明明在远处交汇于一点,但爱因斯坦和贝索却都认为自己手中的刚尺是垂直的,对方的时空发生了扭曲。此时,贝索忽然想到了一个新的判断标准,既然爱因斯坦认为自己所处的时空是平直的,那么,在爱因斯坦那里,一秒的时间究竟是多长?一光秒的距离又是多远呢?爱因斯坦说,这还不容易吗?我这两把刚尺上都有刻度,每个刻度之间的间隔都是1光秒,如果让光线在两个刻度之间折返一次,经历的时间就恰好是2秒钟了。

    为了证明自己的时空是均匀的,爱因斯坦决定,从自己的坐标原点处发出一个球面光波,等光波分别到达上下左右四个刻度线以后,经过反射折返回原点,如果四条反射光线都能够同时到达O点,这就足以证明自己的空间是平直的了,为了计算方便,我们把这一实验过程重新切回到上帝视角,如图7-18所示:ABCDO点之间的空间间隔永远为1光秒,当光波从O点发出以后,形成了一个以O点原来的位置为核心的球面光波。

    由于ABCD四点以及坐标原点O都在以v=c / N的速度向右运动,所以整个球面波的波面要追赶ACD三个点,需要多花一些时间,而B点则是迎着球面波前进的,所需时间较短,我们假设B点移动到B’位置时就接受到了球面波,则光波和B点所运动的总路程为1光秒,二者的速度和为c+v,因此这一过程所需时间tB1=c/(c+v) 秒。

    由于坐标系只是水平移动,而CD对称的分布于O点的上下两侧,所以光波波面追赶CD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如图7-19所示:

    假设CD两点分别移动到C’D’时,光波正好追上了它们,则在这段时间tC1中,OO'的距离为vtC1,OC’的距离为ctC1,O’C’的距离为1光秒,根据勾股定理可知:

    接下来,我们继续分析光波追上A点所需的时间tA1,如图7-20所示:假设A点到达A’位置时光线恰好追上了A点,由于光线时沿着直线追赶A点,因此,追击速度为二者的速度差c-v,追击的总路程O’A’仍然是1光秒的路程。所以这一过程所需时间tA1=c/(c-v)。

    接下来我们讨论光波返回所需的时间,如图7-21所示:当光波从B’返回时,需要沿直线追赶O’,追赶的总路程为1光秒,总速度为c-v,因而此过程所需的时间tB2=c/(c-v)秒。因此,光线从O点发射到B点再返回的总时间为:

    同样,从A’返回的光线会迎着O’运动,这一过程的总路程为1光秒,总速度为c+v,总时间tA2为c/(c+v)秒,因此,光线发射到A点并返回的总时间为:

    由于tA=tB,因此水平发射的光线可以同时返回。那么垂直方向传播的光线又会如何呢?如图7-22所示:假设经过的一段时间tc2后,从C’D’反射回的光线到达O’’点,那么:O’O''的距离为vtc2,O’C’’的距离为ctC2,O’C’’的距离为1光秒,根据勾股定理可知:

    因此,光波发送到CD并返回的总时间tC和tD为: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得知:由于tA=tB,所以从O点发出的光波在水平方向上可以同时返回;又由于tC=tD,所以从O点发出的光波在垂直方向上也可以同时返回;然而由于tC≠tA,所以从O点发出的光波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并不能同时返回。于是,爱因斯坦也不得不承认,自己所在的时空一定发生了畸变,而贝索所在的静止参考系仍然是平直的。现在的问题在于,爱因斯坦应该如何理解这种时空的畸变?在tA和tC中,哪一个量表示时间变化,哪一个量表示空间的扭曲?要了解这一点,我们就必须回到爱因斯坦刚刚出发的那个时刻:

    当爱因斯坦扛着自己的两把刚尺出发时,贝索可以看到爱因斯坦上下左右的四个刻度线同时移动了,但是爱因斯坦看到的场景却是:自己面前的A点首先开始移动,经过一小段时间后,上下的CD两点同时移动,再经过一段时间才看到后方B点的移动。因此在爱因斯坦看来,之所以光波在AB之间折返的过程中耗时较长,就是因为AB没有和CD同时运动,所以AB之间的测得的时间和距离都是超长的,只有CD之间的时空才是准确无误的。爱因斯坦认为,CD两点的距离始终未变,而且CD永远垂直于AB,因此光在CD之间折返的事件一定是2秒钟。现在,只要我们用上帝视角看到的光在CD之间往返的总时间tC除以爱因斯坦坐标系内的时间2秒,就得到了爱因斯坦时钟变慢的比例γ:

    由于γ>1,所以在上帝视角和贝索看来,爱因斯坦的时

    钟变慢了。注意:过去我们曾经一直假定,相互运动的两个参考系在垂直方向上的距离不变;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其实对于“垂直”,两个参考系根本就没有统一的标准:在运动参考系中看来垂直的方向,在静止的参考系中看起来却是朝运动方向倾斜了。由于这种时空畸变的作用,垂直方向上的空间距离增长了,只不过,这种增长并不表现为空间距离的增加,而是表现为运动参考系的时钟变慢。

    由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光波无法同时返回,为了保障自己的空间各向均匀,使得刚尺上的刻度间隔准确无误,爱因斯坦必须调整一下水平刚尺,使得水平刚尺在运动方向上均匀收缩,当OAOB之间的空间间隔缩短到一定程度,使得AB反射的光和CD返回的光恰好同时抵达O点时,就意味着AB的长度等于CD。而此时,无论是从贝索的角度来看,还是从上帝的角度来看,AB之间的距离都比实际的1光秒缩短了,缩短的比例即为原来OA的时间间隔与OC的时间间隔之比λ:

    这就是狭义相对论所指出的,运动方向上空间缩短的比例。从上帝视角看来:在爱因斯坦没有下达尺缩命令前,他所在的时空是平直的,但由于爱因斯坦无法同时收到ABCD的光信号回波,他会下达尺缩命令,在收缩完成后,虽然爱因斯坦认为自己的时空平直了,但在上帝视角看来,爱因斯坦发生了尺短钟慢的效果。而在贝索的视角看来,爱因斯坦的时空不仅发生了尺短钟慢效应,而且爱因斯坦所处的时空发生了扭曲畸变,他的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不再垂直了,由于这种垂直方向的变化,进一步导致了光性差效应。

    那么,既然在上帝视角看来,爱因斯坦的空间都收缩了,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贝索的时空才是真正平直的,既然是爱因斯坦下达了收缩命令,这是否又意味着爱因斯坦的收缩是一种绝对的收缩呢?并非如此!因为当爱因斯坦运动起来以后,他便不再认可贝索所给出的上帝方位,由于时空畸变的作用,爱因斯坦所认可的上帝的位置也就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如图7-23所示:

    当两个参考系相对静止时,为了判断两个事件是否同时发生,大家所认可的线段中点是一致的,垂直的方向也是一致的,在AB中垂线的无穷远处找一个公平公正的C点作为上帝视角也很容易做到。但是,当爱因斯坦所在的参考系运动起来以后,他所在的参考系的垂直方向也就发生了改变,因此,爱因斯坦所认可的上帝方向也必将在运动方向上偏移,到达C’点所在的位置。

    由于这一偏移的存在,从爱因斯坦所认可的的上帝视角C’看来,在爱因斯坦运动方向上的事件信号经历的路程C'B'较短,而运动反方向上的事件信号经历的路程C'A’较长,因此,从C’点看来,B’处的事件发生的较早,而A’处的事件发生的则会稍晚一些,因此,在爱因斯坦的上帝看来,爱因斯坦的时空没有扭曲,贝索的时空发生了扭曲变形。可见,上帝视角的存在并不能证明运动是绝对的,相反,恰恰是因为运动是相对的,因此,上帝视角自然也就成为了一种相对的存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读相对论》7.5 时空畸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evgl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