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很特殊,我很混乱

作者: 黑色书签 | 来源:发表于2018-11-01 19:53 被阅读132次

    这种感觉不太舒服,放下这本《中国有多特殊》,发现自己连很多基本的政治理论都不清不楚,以至于书中的有些内容没有读懂。

    《中国有多特殊》是一本时评随笔集,作者刘擎是高校政治学系教师,在西方思想史、政治哲学研究方面颇有见解。书中阐述了近现代中国历史与政治中的一些现象,还有人们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思想变迁,是一本学院派的文集。虽然没有完全看懂,但是书中有些内容还是值得记录总结。

    图片来自网络

    中国有多特殊这个问题本身,一方面突出中国的特殊性,另一方面强调中国的普遍性。公共舆论的主导者常常在两种标准之间左右逢源,为自我合理而任意取舍。当国际惯例有利于某些人利益时,就吵嚷着要同国际接轨;一旦国际惯例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就抬出“中国特色道路”,辩证法沦为了“变戏法”。实际上,相关问题探讨的关键不在原则,而是具体的内容和尺度上。公民有权要求合理的解释和论证,监管者武断地假设自己在道德和智力上优于公众是一种粗暴的羞辱。

    单纯地强调自私和竞争,是对达尔文主义的误解和滥用,学前教育的起跑线理论就是过度崇尚竞争的结果。一个只论胜败、输赢,而不问是非对错的社会,或许与富强更近,但是会离文明更远。当今社会,大多数人在不断追求高速发展、鼓吹奇迹,实际上是在鼓吹反科学的发展观,富士康的血汗奇迹就是如此。我们需要在肯定巨大成就的同时,清醒地面对严峻的问题,因为它们正是这些奇迹发展留下的后遗症。

    尊重异己文化的恰当方式,不是说你特殊我特殊、你好我好大家好,而是要讲究是非对错的原则,因此价值标准的确定至关重要。一种价值是全人类的普世价值还是中国传统的特殊价值,这构不成我们直接信奉的理由。有人喜欢个人自由,有人坚持尊卑有序,这都是在个人成长经历中形成的,这样看来,价值观判断基于人生体验。判断一种价值好不好,要探讨它和我们生命体验的关系、与文化实践和背景的联系。当价值观对立时,可以和对方分享生命中的故事,以求同存异方式相处。很多分歧的关键不在于它是普世还是特殊,更多是涉及到各种价值在不同情境中的优先性排序。

    “阴谋论”如此吸引人,是因为它满足了人们对认知确定性的需要。特别神奇的一点是,“阴谋论”永远都不会被证伪,无论出现什么样的反例都可以将其解释为阴谋的一部分,这已经超出了学术规则的合理边界。最终的结果就是,你永远无法反对一个阴谋理论家。(呵呵哒)

    恋人之间的爱是以对象的“好”为条件,是“对象依赖”的爱。父母对子女的爱如果一定要找个理由,那应该是无可选择的身份特征,因此是“身份依赖”的爱。生活中爱的真相远远比这两种概念复杂,“身份依赖”的爱可能不是绝对无条件的,因为人的身份认同不只是单纯的生理事实,而是在经验和理解中形成的。比如领养孩子的父母可以将其视为己出,孩子可能无法忍受暴虐的生父而奋起反抗。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没有命中注定无可更改的爱。 ̄へ ̄

    清朝乾隆年间兴起一阵“叫魂”风波,歇斯底里的大规模清剿运动造成了无数冤假错案,夺取了许多人的生命。作者以此为引进行剖析,认为群体性疯狂是特定的文化观念、社会心理和政治机制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协同效应。200多年过去了,我们会以文明人的骄傲鄙薄古人的蒙昧无知,对于今天的各种社会运动,未来的历史学家是否会发出相似的感慨?

    图片来自网络

    在第一辑短评部分,作者把世界杯和男权主义联系起来,推测世界杯是男权主义经过压抑后的宣泄;将健美操和忠字舞区别开,指出理解世界需要分殊的概念(尤其是当区别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的时候),那些取消差异的高见貌似深刻却很荒谬地转移了重点。在第二辑长篇时评部分,作者肯定了奥巴马的表现,回顾了马丁·路德·金的抄袭事件,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更有理由防止富者通赢的格局……后一半的内容读起来有些枯燥。

    不要看重他善良的意图,而只应当判断他的论点。刘擎老师希望读者应该以这样的态度来对待他的这本文集,他用复杂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审慎地评判现代性问题,这种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可能也恰恰如此,书中一些文字的力度稍显不足。

    由于对书中内容的理解能力有限,我越读越乱,读到最后印象中只剩下一些零散的概念,比如自由主义、继续革命、民主与社会实践、文化建构、教育权威、中国范式……之所以读不懂,可能是因为我高中时期在政治课上做物理题,也可能是因为我大学时期在马概课上背英语单词,此刻思路混乱或许就是在为昨天的无知和任性买单吧!

    微信公众号:小爷不看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很特殊,我很混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ewk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