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亲往事

作者: 能饮一杯不 | 来源:发表于2019-02-02 13:48 被阅读0次

      结婚那天,男方去女家迎娶新娘,俗称迎亲。

      现在很多程序省略,近乎无趣;以前繁文缛节,有点意思。

      那时轿子早已淡出历史,汽车又不甚普遍,迎亲大多数靠徒步完成。幸好外出务工不多,跨县跨省婚姻少见,一般限于隔壁村落或毗邻乡镇,路途不算遥远。不过新娘是不能怠慢的,得准备辆自行车作为她的代步工具,专门安排一个人推着走。

      虽说嫁出的女泼出去的水,但为人父母终究是难舍难分。遥闻迎亲锣鼓渐近,母女往往抱哭一团,母亲一边哭泣一边叮嘱,内容无非是相夫教子侍奉双亲之类,哭功一流者抑扬顿挫拖腔拉调,加之言语的铺陈渲染,旁听者无不动容甚至落泪。这时,亲朋好友邻里乡亲会塞给新娘一个红包,曰“哭包礼”。

      进了门,双方伴娘相对而坐,好事者伺机起哄,要宾主对歌。以前唱的是当地山歌,后来改唱流行歌曲,没有伴奏,一开口唱功便能分出高下。伴娘都是年轻未婚女子,梳妆打扮,皆有几分姿色。观众则插科打诨评头论足,惹得姑娘们羞涩难当,掩面窃笑。

      仪式完成后,迎亲队伍载着新娘,抬着嫁妆,浩浩荡荡踏上归途。一路上礼炮齐响,鼓乐喧天,每每经过村庄,围观者人头攒动好不热闹。彼时新人是没有盖头的,素颜朝天,坦然接受路人的鉴赏。当然,随行物品也属品鉴范畴,如家具多少,被子几床,电器是否整套……虽大同小异,但材质规格价位还是能分出个三六九等。

      如果日子特别大,迎面邂逅另外一队人马也是常事,这时气氛会陡然紧张起来。先是比旗帜的高低,高度由旗杆和举旗人决定,临时换旗是不现实的,唯有换人;假若还不够,几个大汉就连人带旗举起来;若还不够,那就占领附近的土堆或山丘。万一双方死不认输,互不相让,此时上演一场全武行也是没有可能。于是男女老少齐上阵,拳脚相加,一片混战,只剩两位新娘子坐在自行车上心急火燎,楚楚可怜,无人眷顾。见此状,附近村子的长者一般会出来相劝,好说歹说把双方支开。终于消停下来,两只队伍重整旗鼓,分道扬镳,继续吹吹打打回自己的家去。

      过去都是泥巴路,要是碰上雨天,那迎亲就是一场磨难。日子是事先根据新人生辰八字拣定的,万万不可更改,百般无奈只好硬着头皮上路。这里有种说法,说结婚下雨,是新娘生性贪吃招致的。此说迷信,但终究被人记得,成为日后取乐的说辞。众人负重前行,步履维艰,推着新娘走的那位更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要是稍有不慎,脚底打滑摔一跤,人仰车翻,弄脏了弄疼了新人那可担待不起。等全身湿透满脚污泥进了门,新郎官即使说上千般好话,献上万种殷勤,众人怕是一时半会高兴不起来。

      芝兰茂千载 ,琴瑟乐百年。

      迎亲就此结束,婚姻却刚刚开始。

相关文章

  • 迎亲往事

    结婚那天,男方去女家迎娶新娘,俗称迎亲。 现在很多程序省略,近乎无趣;以前繁文缛节,有点意思。 ...

  • 迎亲

    忙了一整天,好久没走那么多山路了,老朱的婚礼,真是让人狠狠流了一次汗呐。 我们几个,难得聚一起了。 晚上跟她狗子的...

  • 迎亲

    四合小院结灯彩, 六里桥外搭戏台。 八方友人送厚礼, 十国贺表频发来。 恭王府里红绸带, 朱漆大门正敞开, 贝勒迎...

  • 迎亲

    这天对于他来说可谓双喜临门。皇帝召见,亲封左千牛卫中郎将,加银青光禄大夫。这天也是他娶翰林编纂领太子冼马的女儿的大...

  • 迎亲

    秋风潇潇红叶铺地毯, 艳阳骄骄茉莉拾阶延。 银杏摇摇轻摆黄金叶, 彩旗飘飘挂满树与杆。 豪车辆辆宾利又开道, 爆竹...

  • 迎亲

    迎亲 行走在迎亲的队伍里 沾一点喜气 环望 一声,一声 叔 叹青春不再 年轻真好 珍好

  • 迎亲

    敲锣打鼓吹喇叭, 骑大马,戴红花, 礼帽新郎笑呵呵。 抢亲帅哥酷爆啦, 里长袍,外短褂, 洞房花烛排队耍。 花轿晃...

  • 迎亲

    弯弓倚玉郎,竹弦笑满长。 玲珑走赵府,召唤红衣裳。 -------静静手扎

  • 迎亲

    乌云遮住了艳阳 细雨打湿了红妆 路边的车辆不知道避让 帅帅的小伙着急接他的新娘

  • 迎亲

    国庆前一天,祥根两兄弟就忙起来了,那是来英家发嫁妆的日子,兄弟俩开着拖拉机运了两趟才把东西运完。 运过来的有大红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迎亲往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eys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