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下心来读纸质书,今天是第二天,都是上午读的,感觉自己已经好久好久没有正儿八经的读书了。
古代的从孔子读起。目前找到了三本《论语》,一本《孔子家语》,关于孔子的书,我家里还有《史记》,里边有“孔子世家”部分,这是我意想不到的,虽然我没有读过《论语》,却在无意间囤下了那些书。
从网络上找电影《孔子》(周润发版),看的时候,我在等王菲唱的那首《幽兰操》,看了几次没有看全,也没等到那首歌……慢慢找,慢慢看,不行还可以看动画版,总有可看的。
这两天上午读的不是《论语》,而是2017年1月份的《人民文学》。昨天看的是刘建东的中篇小说《丹麦奶糖》,今天读的是海飞的中篇小说《惊蛰》。这两篇我当时是读过的,现在读来,和初读一个样,看来,当时也是泛泛而读。
把读书安排上,主要是发现大脑里基本没有什么素材了,每天绞尽脑汁搜索出来的,不过是前半生曾经发生过的那些事情,在社会的大背景下,那些事是那样的微不足道,自己描述那些微小的事物,文字的分量注定会很轻。
想要自己的文字在分量上重些,打开自己的视野和格局是必需要做的事。格局是什么?这次的解释是,“格调”和“局势”,想想看,自己现在看到的世界从某种意义上小了(也不算少,上班的话,也只是那几个同事),但是可以通过阅读和看新闻补回来。阅读,古典的先读孔子,当代的读《人民文学》、《新华文摘》。
今天早晨遛弯儿的时候,我感觉有雨丝儿飘在脸上,就着路灯灯光看,又看不到,刚到家,就听见窗户外边“唰唰”的雨声,盼望中的春雨,到底是来了。
我想起小时候,下雨天,父亲和母亲躺在挂着蚊帐的床上休息,下雨了,地里的农活没办法干,所以下雨天,是他们难得的休息天,这时候,我做在窗前,看书,听雨,日子过得安静且安心,没有任何杂念,那时的我,在那样的雨天,只是在听雨、读书、听父母的鼾声。
现在,终于可以像父母那样,歪在床上看书,然后看着看着睡去了,但是没有,我从头到尾把那篇谍战小说《惊蛰》读完,不敢趴着读,今天从早晨起来头就有些微微的疼。
许是喝的这个中药的缘故,也许是有些感冒了,管他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