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喻

作者: 青青随缘 | 来源:发表于2023-02-12 07:24 被阅读0次

柏拉图的《理想国》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比喻:

有一群囚徒每天生活在一个洞穴里,他们的头部和脚都被捆绑起来,无法动弹,在他们的身后有一堆火,在囚徒和火的中间有一堵矮墙,沿着墙的下面有人举着各种各样的雕像走过,火光将这些雕像投影在囚徒对面的洞壁上,形成各种影像,而囚徒认为这些影子就是实物本身。

有一天,某个囚徒离开了洞穴见到洞外的阳光时,开始慢慢察觉原来我们一直被影像所欺骗,于是他返回与其他的囚徒讲述着自己所看到的真相,但是他惊讶的发现,他们居然都不相信他。

柏拉图通过这个比喻把世界分成两个不同的世界:感性的世界(如影子和雕像)和理性的世界(太阳),以此来说明我们大多数人都生活在一个表象的世界,真实的世界是看不见的,它独立于我们感官之外。

古往今来对这个比喻解释的人数不胜数,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下面想谈谈个人对这个比喻的理解。

1,我们每个人周遭的环境就好比这个洞穴,被束缚起来,因为自己成长的环境,受到的教育以及自己的行为习惯等,形成了自己的那一套固有的思维模式,较为主观和狭隘,所以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总是以人自身的角度去思考,去判断,自然就无法看到真实的世界。

2,如果我们想要去寻求世界的真理,首先要直视自己的内心,破除“自我”的枷锁,以第三者的角度来审视这个世界,这样你才会看的更加全面,更加透彻,从而成为那个走出洞穴的“人”。

3,由于人们长久以来形成的惯性思维,很来在短时间内接受事物的真相,这个时候,能做的只有改变他们所处的环境,让洞外的光照进来。

相关文章

  • 洞穴之喻

    柏拉图有个经典的隐喻,洞穴之喻。 柏拉图的全部对话录以《理想国》最著名,而《理想国》的全部内容又以洞穴之喻最著名。...

  • 洞穴之喻

    在一个很深的洞穴中,有一个长通道通向外面,有一些微光照进来。 有一些人从小就住在这洞穴里,头颈和腿脚都绑着,不能走...

  • 柏拉图-洞穴之喻

    在《理想国》第七卷,柏拉图作了一个著名的比喻-洞穴之喻,描述的对人类知识的基本想像。 讲述了有一群人从小都是双手双...

  • 《走出洞穴,行至高处》

    蔡老师:广州大学: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教育的隐喻,“洞穴喻”。 抑制我们突破自我的洞穴是什么?我们是孩子们的“洞穴...

  • 尊重别人的三观,是你的顶级自律

    《理想国》中,有个著名的“洞穴之喻”: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囚徒们从小住在洞穴里面,手脚被捆绑,只能看向墙壁...

  • 认知不同,不必争辩,三观不合,不必同行

    认知不同,不必争辩。 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有一个经典的“洞穴之喻”。 一些囚徒从小就在洞穴里长大,全身被捆着,背朝...

  • 浅谈“洞穴喻”的传播学意义和观念里的洞穴

    现行的洞穴喻有两三种,鉴于此处需要,我将援引传播学概论课堂上的版本并将其简要复述如下: 五个奴隶从小在一个洞穴...

  • 柏拉图洞穴之喻在说什么

    柏拉图《理想国》中有一个洞穴之喻,古往今来很多人理解都不一样,这个比喻是这样的: 设想在一个地穴中有一...

  • 柏拉图 - 洞穴之喻 | 理想国

    洞穴之喻 柏拉图主张,不能不经思考,就轻信来自感官的信息。对他来说,探寻事物的理型最重要。柏拉图把不关心理型的人比...

  • 新说柏拉图的“洞穴隐喻”

    读过古希腊哲学的人大多知道柏拉图的“洞穴影喻”,大意是在一个深邃幽暗的洞穴之中,有一群人被锁链牢牢禁锢住,甚至头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洞穴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dzl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