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央视戏曲频道白燕生的访谈节目,嘉宾叫杜镇杰,京剧名家、马派传人马长礼的女婿。对杜镇杰我倒没有什么印象,尤其他在京剧界的声名;对马长礼先生当年饰演的《沙家浜》中的刁德一,那可是有印象的。杜镇杰提起几件事情让我顿时感到,唱戏和语文教学在道理上是相通的;名家之所以成为名家,也不是浪得虚名。
第一件事,杜镇杰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曾唱过一场《文昭关》,场面火爆,自己很自得。他不知道岳父也看了自己的戏。回到家,没想到马长礼说:“镇杰你这样唱可不行。”女婿说:“场上观众掌声很热烈,我每一段都是很卖力气呀!”马长礼说:“这样唱你是要累死的。我不是说你唱的伍子胥不行,是说你自己不行。”自己的岳父是京剧名家,肯定不能欺骗自己女婿吧。这就是高人,名家。
这让我想起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篇小小说《角儿》,大致说一个草台班子演出的时候,一个小伙子对头牌不服气,要求自己上场演出,结果有了他的戏班子很火爆。小伙子扮相好,嗓门高,不用化妆,使用丹田气让气血上脸。戏班子把大部分包银都给了他。唱了不到半个月,你想知道结果吗?吐血而死。你知道那个被他替下的主演说什么了吗?“小样儿,像你这么唱,我早就他妈死了。”自然,包银还归戏班子。
我当即想到,马长礼先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唱戏,不是一味使蛮力气,要讲究张弛之度。当教师,不也是如此吗?当你批评某名师的现场做课没有你的效果好的时候,可能人家正是如那位头牌,在现场养生呢。你要是不服气,你就气血上涌吧。
顺便说一句,网络留言也像听戏一样,可以看出留言者品味和修养,进而推知其教学品味和境界。我也浏览过许多留言,给别人的,给我的。观点是可以讨论的,留言的态度也是值得商榷的,你真是没有必要以高人(真正的高人不会那样的)的姿态评价谁是君子小人,说谁谁不说人话,或者大肆歌颂赞美,或者先批评后赞美。博客这东西,你愿意进来看看,就看看;要不你不屑根本就别进来。至于拿腔作调、阴阳怪气吗?当然网络的特点大家都不署真名,这一点我可不习惯。我都是真名,错就是错,不必给自己找台阶下。
仿与悟——关于学习名师的再思考第二件事,马长礼对他女婿说:“你现在虽然唱得好了,可是还不算老生。你看谭鑫培老爷子,那是扎靠的。”在马长礼的眼里,你得是文武老生,只唱文老生是不够老生这一行当的分量的。于是,杜镇杰从四十岁开始学靠把老生,终于有所成,还上演了《珠帘寨》。高人的指点,让你知道你的不足,有心人才可能努力把自己的不足补齐了。语文教学也是如此,不要以为得了一招半式就了不得了,差远了,没遇到高手和方家而已。对此我深有体会。
第三件事,他女婿唱文昭关时学习杨宝森的行腔,觉得很传神了。岳父说:“你不能那样唱,那样唱你的嗓子就毁了。我就那样唱了两年。”这就是学他的韵,不是学习他的声。这一点给语文教师的启迪也是巨大的。姑且不举例子。
学习名师是好事。可是,你没有理由要求名师把他自己练出来的、悟出来的绝活都无偿奉献给你,你是谁呀(你的德行如何,资分如何,机缘如何都是要自知的)?所以,人家不教你是正常的。凭什么非得教你不可?马长礼对他的女婿,也只是在关键点指点一下,但那是用他自己的独特的感悟。你要是还没到份儿,点你也是没有的。自己的悟是十分重要的。别只看到名师在场面上的风光,看他人后付出的艰辛、刻苦。
你可以模仿名师的某些做法,但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你的学养和性格气质与某名师相差很大,我觉得你仿都不要仿,肯定走样。你更应该悟名师为什么要这样去处理某一个细节,这样设计一节课,这样表达一种观点、主张。
更为重要的是,在仿之前就要慎重选择样本,不要一味地仿、遍仿别人,使自己总在场外;悟就是法其所以为法,而不是其法本身。
这是一个虽已逃离一线但至今仍爱听京剧的语文教师的感言,是因为听了京剧的往事而联想到的语文教学的感悟。网上有一句俏皮话:一个不会理发的教师绝不是一个好厨子。这里套用一下:一个不喜欢听京剧的语文教师绝对不是一个好学生。
哈哈,还是野狐禅。要是有人问我:“你这口气,是名师呀,还是非名师?”中华语文网把我列入名师博客,按照它的标准我应该是名师了吧!可是差远了!我自己也不认为开了名师博客就是名师。可是,你总不能说别人开了名师博客也不是名师吧!退一步说,学一下《庄子·山木》,我处在名师和非名师之间尔。要是触动了哪位山尊,你可以骂我,最好亮出你的名字,响亮地骂。
写于2010-06-1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