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需要的答案在书里都有
----阿拉丁956
准备休假一周,文案需要8天储备,压力有点大。再大,也不想提早放弃。虽然这些不是什么非得如何如何之大事,只是为了一个签到打卡、为了一个日更不中断、为了一个习惯的延续而已。仅此而已。

休假前有许多事宜需要处理,感觉一堆乱麻。《清单革命》帮了大忙,目前基本梳理清晰。于是,也就没有那么焦虑了。书,总是在关键的时候提供给你答案,只是你如何运用而已。
咱们不是搞科研的,对运用型学科体会和感悟深刻些,应用起来也就顺畅不少,对症下药说的是对病症的循证论治或辨证论治之后的结果,干任何事情其实也都大体殊途同归、对症下药。道理是一样一样的。哈哈!
悟到了,也就轻松多了。其实,事情无非琐碎点,分类分类也基本心里十之八九了,只是在当时的状况之下,没有跳出来,在焦虑的圈子里打转转,只会不断继续加强的焦虑感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便回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之道上来。任何事情,解决问题之道一定高于提出问题之思路,如此,你才能抽身出来,让自己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情绪状况之下客观去分析、解剖事物。这里面关键词是“客观”。如果,真的能够客观了,事情也就没有太多的三头六臂了。
可真正做到“客观”二字可不简单。人是有情感启动的,不带任何偏见思维、摒弃成见、抛开私欲地看待问题,确实非常之艰难。但,若时刻提醒自己注意看待问题的“客观性”,仅仅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提醒,可能都会“客观”不少,至少主观层面会少一些。
微不足道的提醒,乃至于暗示等之类的小技巧,其实也是来自于书本给到的答案。如果日常没有应用之习惯,只能说明书没有完全读进去,只是认字而已。其思想精髓离你远远的,或者说根本与你无关,一点边都没有沾到。

所以,不管是快速阅读也好、逐字逐句阅读也罢,其精髓在于学以致用。如果仅仅是闲谈的资本,另当别论了;如果是借鉴他山之石,应用这一门学科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甚至愈发强大及重要。
这只是笔者之浅见,欢迎友友们斧正!
2022年7月19日星期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