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邹忌讽齐王纳谏》
1.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好吧,我承认,当年学这篇课文时,有这一句就够了。那就是,邹忌到底有多帅?
2.问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复问妾:吾孰与徐公美?
客来问客:吾与徐公孰美?
这几句话成了我们当年课间打闹的台词。
3.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如此清醒,帅,但不是花瓶。
4.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由小见大,由此及彼。邹忌的智慧、才能和情商都杠杠的。
5.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齐威王接受讽谏,达到了很完美的效果。
话说当年完全因为想知道邹忌到底有多帅而忽视了其它的东西。现在跟着解析好好地琢磨了一下邹忌讽谏成功的原因:
(1)列国争强争霸,齐是大国,齐威王是有作为的君主,邹忌拿自己比美的例子来说明自己“受蔽”,由己推彼,从而使威王领悟到“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道理,这是关系到国家兴亡的大问题。
(2)邹忌进谏的方式是委婉设喻,易于被对方接受。
(3)邹忌把过错归于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使威王有退路。
(4)威王受蔽是客观存在,只是由邹忌点明而已。
这么一分析,感觉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十一《鱼我所欲也》
1.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认为义比生命更珍贵就像熊掌比鱼更珍贵一样,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2.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箪”是古代盛饭的圆形竹篮,“豆”是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这几句的意思是说:
只要得到一小筐饭、一小碗汤就可以保全生命,不能得到就要饿死,如果是轻蔑地呼喝着叫别人吃,哪怕是饥饿的过路人都不愿接受,如果是用脚踢着给别人吃,那就连乞丐都不屑要了。
那是不是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舍生取义呢?非也!后面说的就是有的人在穷困危急的情况下可以拒绝别人侮辱性的施舍,而在和平安宁的环境中却见利忘义。
有人不问合不合礼义而接受万钟俸禄,万钟俸禄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为了住房的华丽、妻妾的侍奉、给了所认识的穷朋友以好处而使他们对自己感恩戴德。
而这些身外之物,与生命相比都是微不足道的。那些“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人当初宁肯饿死也不愿受侮,却为了这些身外之物而不顾廉耻,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认为这种人原来也有舍生取义之心,后来因为贪求利禄而丧失了。
我想,“贪”字本身就很有意思,上面一个今,下面一个贝,意思不就是这个钱只是今天属于自己吗?那费尽心机地求来又有什么意思呢?
十二《曹刿论战》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
曹刿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