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里不乏重男轻女思想,我父亲就是一个典型。他总担心百年之后落得凄凉,清明节有没有去为他烧纸都说不定,因为没有儿子,对侄儿子也十分重视,盼着以后能有个照料。我对此总是嗤之以鼻。
最近一直在追情满四合院,紧看慢看,终于看到大结局了。不得不说,看到最后竟有那么几分感动,一大家子老人坐在一起照全家福,在那旧时光里,大伙都笑得那么灿烂。即便是如傻柱和许大茂那般从小打到大的冤家,到老了也就释然了。
要说这剧,真的很有教育意义。尤其是四合院里的三个大爷,演的特别精彩有特色。他们作为院里的三个大爷,有威望,是这个四合院里权威的象征,凡事都逃不过三位大爷的法眼。就比如说傻柱和秦淮茹遇到点啥事,他们都会来轮番轰炸,说到你服帖为止。

一大爷,带傻柱长大的,给了他父爱,相当于傻柱的父亲,恰好一大爷没有孩子,觉得傻柱这个人可靠,就指望着傻柱给他养老。一大爷也是院里最明事理的长辈,凡事不争不抢,和邻里和和睦睦,自己吃亏一点也没关系,只要院子里和和气气不出岔子就行,也是院里说话最有分量的一个人。
二大爷,一个热衷于权力的人。年轻时没有当官的本事却有当官的想法,一心想做院里的一大爷。为了向领导邀功,带人去抄了院里许大茂前妻娄小娥的家,破坏了邻里间的情谊。一辈子更失败的是家庭教育的失败,从不舍得打骂的大儿子,长大成家之后却连看都不回来看他们二老一眼。打骂着长大的二儿子和三儿子,因为这棍棒教育一直记恨父亲的差别对待,也没个好脸色。等到老了病了,连住院费儿子们都不愿交。
三大爷,一个人民教师,也是一个精于算计的人,凡事都要把其中利益计算个明白,绝不差一分一毫。即使家庭教育,也是各种计算。自己的孩子在家里吃饭,也要按照人头交饭钱,看个电视,还得交电费。算到最后,没算到自己老了老了,孩子们也开始计算看望父母的成本了。自己妻子患病住院动手术,孩子们都是你推我搡的,计算着交手术费的比例。
所以说,是人都会老,老了怎么办呢?看这部剧,最讽刺的地方在于,剧中的三位大爷,不管是有孩子的没孩子的,最后都是傻柱在养。当然,也得亏了他们想出了一个创建幸福家园养老院的点子,才让院里的老人老有所依,最后还吸引了不少其他地方的老人。
看剧的同时,我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父亲。他是一个极度没有安全感的人,因为他就觉得自己老无所依。但是如果有儿子,情况就会好吗?
我的叔叔,有一个儿子,也就是我的堂哥。堂哥在外面工作,如果叔叔住在村里,彼此也很难见上面。现在的情况是叔叔也在堂哥工作的地方找了一份事做,于是彼此有个照应。讲真,如果不是和父母住在一起,养儿又怎么防老呢?
如果只是偶尔回家探望父母,生儿生女又有什么区别呢?我实在是不理解那种死活要生个儿子的心情,难道是家里有矿需要一个儿子来继承吗?
如果老年人不知道去处,养老院其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老人们彼此玩得好,玩的嗨,也会很欢快。就像情满四合院中体现的一样,也洋溢着活泼与洒脱。
我不喜欢那种一提到老人,就想到阿尔默滋,眼神呆滞,牙齿脱落,卧病在床,行动不便,每天喝药等等等等死气沉沉的描述,有点过于沉重了。如果老年人看的开,应该也是有活力的,毕竟夕阳红也未可知啊。
我要是老了,不知道去哪了。就找个养老院,住着,交几个老年朋友,一起快活度日。可快乐的源泉都是健康,还是健康最重要啊。
p.s今天的天空很蓝云也很白,夜晚星空很美空气也很安静。
20180929晚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