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把周围的东西据为己有,还会抢别人东西,这让大人很是尴尬,内心崩溃之余还要耐心应对。
不管吧,听之任之,孩子可能发展成一个听不进外人之话的自私任性儿,或是反过来成为被抢的“乖乖儿”。
为什么孩子抢东西?
2岁的孩子是自我意识的敏感期,刚进入幼儿初期的他们就像一张白纸,简单率真,感性又随性。
他们不懂大人世界的游戏规则,于是乎怎么想就会怎么做,并不会想到别人的感受。因此,就会出现抢东西等占有行为。
美国有一首有趣的儿歌《幼儿所有权法则》,歌词句句正反映幼儿对于物权的认识:
如果是我喜欢的,就是我的;
如果东西在我手中,那就是我的;
如果能从你手中夺过来,那东西就是我的;
那东西我刚拿过来,就是我的;
如果东西是我的,不管怎样它永远不会看来是你的;
如果我在搭积木,所有的积木都是我的;
只要看来像我的,那就是我的;
如果是我先看到的,那就是我的;
你的玩具放回原处时,它自动变成我的;
如果东西损坏了,那就是你的。
很多大人看完这首儿歌的歌词,无奈地笑哭了。无论你认同还是反对,这就是幼儿的强盗逻辑,也是属于幼儿的物权法则,不可谓不经典。
孩子抢东西怎么办?
当孩子出现抢东西的行为时,既不需要小题大做,也不要把孩子看做是不可理喻的自私熊孩子。
大人能够及时对孩子进行适时、适当的教育就可以了。
一、灌输健全的物权意识
让孩子分清楚你的、我的、他的,并告诉孩子自己的东西自己做主,别人的东西别人做主。
健全的物权意识,从家开始。
告诉孩子,哪些东西是他的,哪些东西是妈妈和爸爸的,如果孩子想要别人的东西,包括爸爸妈妈的东西,都要经过对方的同意。
爸爸妈妈也不要每次孩子一开口就同意,有时也要学会拒绝,让孩子懂得尊重别人,别人并没有义务让孩子有求必应。
二、引导孩子学会借与互换
孩子喜欢别人的东西这是正常的,我们要做的并不是让孩子压抑自己的需求,而是学会用积极的方法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害羞的孩子,也可以从家开始练习借和交换行为。
1.爸爸妈妈和孩子区分物权,可相互交换或借用。同样的,偶尔大人也要拒绝一下。
2.出门带上孩子的玩具,找准机会鼓励他主动去跟别人商量,就像在家里一样。
三、引导孩子学会分享
当孩子学会了借与交换,那么就可以让孩子尝试着分享了。
化被动为主动,让他们从自发地认为这么做是快乐的,大人可以设法让孩子进入这种分享与合作的情景中。
比如,鼓励孩子去邀请自己的朋友到家里来玩,让孩子当小主人去招待,并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跟朋友们分享。
四、尊重孩子的物权
一个懂得分享的孩子很容易就能交到朋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孩子需要对所有人都有求必应。
孩子对于周边的人有自己的判断,请尊重孩子的选择。
如果你感到疑惑,不如问一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你会离他的世界更近一步哦!
文/原创【公众号 李今雅】早教女王,分享亲子早教相关。转载请备注出处,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