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行动,而不是用语言
摘要:
如果真的想改变孩子们的行为,家长需要用行动,而不是语言。家长应该尊重孩子们,不是强迫他们改变,而是让他们决定自己的行为。
评:
改变孩子的行为,行动比语言更管用。前提是尊重孩子,不强迫孩子们改变,让孩子自己决定的行为。
摘要:
家长们一味的说教,而不是付诸行动去改变孩子们,只会让孩子成为聋子。发生冲突时,我们需要记住:“用行动而非语言。”
评:
家长,一直一直叨叨叨个不停,不如直接用行动来改变情况。
不要赶“苍蝇”
摘要:
语言不是沟通的唯一方式,但经常是最无效的一种。如果我们真的想改变孩子的行为,我们需要先注意自己的行为。我们的行为是真的为达到养育孩子的长期效果,还是只不过不想让“苍蝇”烦扰我们。
评:
语言沟通经常无效。我们先改变自己的行为,再去改变孩子。我们养育孩子是奔着长期养育去,而不是为了当时不烦恼,不劳累;做出伤害孩子的行为。不是给孩子玩手机就完事了。

不轻易取悦:有说“不”的勇气
摘要:
想让孩子高兴是我们的天性,我们会自然地想要满足孩子的愿望。然而,如果我们通过牺牲规则来换取孩子的高兴,或者出于害怕对孩子妥协,这时就需要提高警觉了。
评:
让孩子高兴是我们的天性,但我们不能牺牲规则来满足孩子的愿望,来换取孩子的高兴。我们得有底线的去满足孩子,不能无限制的去满足孩子;我们要学会判断,什么是正当要求,什么是过度的愿望。要有说不的勇气,要有拒绝的权利。在家有爹妈宠着,出门进社会没有人宠着。孩子早知道这些规则,更好融入社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