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近一个星期没写文章,打开文档,几乎写不出来了。
写文章真的是很奇怪,越坚持写,就越有灵感,一旦停下来,就不再想写,甚至想写的时候,坐在那里也写不出来。
虽然没有写,但一直都在读书,也有在微信上听写作分享课。
在写作定位上,我到现在还没有确定一个让自己可以一直坚持下去的方向。
围绕婚姻、情感、育儿等话题,写过不少文章,但总感觉这个不可持续。每篇文章都需要重新找话题、找素材、重新构思,每篇文章都是一个全新创作的过程,写着写着,便感觉无话可说。
微信上有不少文友是写长篇网文的,在我看来,写长篇的话,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必担心没东西可写,每天就是围绕构思好的故事,接着写下去就是了。写得好的话,一不小心还能成为大神,并且有被改编成影视的机会,想想真是挺好的。
但我在这方面没有基础,看的影视剧不多,读的小说也少。想写长篇网文,怎么着也得先读几部、几十部或者上百部网文再说吧,闭门造车,是不可能写出高质量的作品的。
积累是必需的事,但这种积累也不会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就这样思考着、纠结着,发现自己竟然没话题可写了。
昨天听阿菩老师的分享课,阿菩老师是当代知名网络作家,著有《边戎》、《东海屠》、《陆海巨宦》、《唐骑》、《山海经密码》等知名作品,且都已签约版权。
提问环节,有同学希望他分享创作心得、成功经验,他说:没有什么好说的,没有捷径,就是写,不停地写。
他还有一句话对我特别有启发,他说:写文章不能坐在那等灵感,等是等不出来的,你要写才行,写着写着才可能出现灵感,就是把文档打开,哪怕随意打着字,灵感可能就来了。
02
昨天,在网上看到一个新闻,有所触动,就打算写一篇观点文。
于是,拿出A4纸,仔仔细细地列了两遍大纲。
列完后,我就开始琢磨:论点会不会有失偏颇?逻辑会不会有问题?事例会不会太老套?
这样想着,就把提纲拍了照,发给了微信上的一个公众号编辑,想让她给点指导意见。因为之前她跟我说过,想写什么选题,可以先发给她看看。
中午没收到回复,到了下午,也没收到,再次拿起那个提纲,我发现自己对那个新闻已经无感了,不想再写。
这件事让我悟到:你不仅要写,而且,有了想法,如果条件成熟,要立刻去写,千万不要拖,很多事情都是在拖延中没了下文的。
最近,读了李笑来的《财富自由之路》,里面有句话说的特别好:人至践则无敌。
他把自己实现财务自由的经验、方法在书中明明白白的分享出来,操作性特别强,并且说,那为什么有些人看了还是没办法实现财务自由呢?答案是:很多人看了就是看了,当时激动,过几天就忘了,不会去实践。
写作也是一样的道理呀,琢磨很多,听过很多的课,知道很多技巧,你不动手写,也是等于零。写作水平是不可能在你的思索中提升的,你绝不可能仅仅靠着阅读、思索,有一天,一动笔,一鸣惊人。必须持续地写,才会不断的进步。
很多名人,都是靠着持续行动,才走出一条路来的。
80后作家一直特立独行的猫——赵星,最初就是在微博坚持发文章,每天下班后,无论多晚多累,都会写出一篇文章出来。
持续行动践行者Scalers,坚持每天思考输出,一千多天后,不仅成立了ScalersTalk成长会,还出版了畅销书《刻意学习》。
李笑来也是长期坚持每天写3000字。我之前多次听到他的大名,但没读过其作品,老公看了他的《财富自由之路》,推荐给了我。我是利用两天的空余时间读完的,读完后被其思想的深刻,见解的独到所深深折服,当即订购了他的其他书,并且打算订他的课程,成功路转粉。
几天前,微信上有个文友加我,无意中聊了几句,得知他是走传统文学路线的,他发了刚收到的一张稿费账单图给我看,我惊讶怎么有那么多,问他写多久了,被告知已经写二十年,出版了两部长篇和一部中短篇小说集,翻了翻他的朋友圈,才知道他早已是有所建树的作家,暗暗惭愧自己有眼不识泰山。
你看,即便是写作大神,也是这样走过来的。他们也不是说一开始就写得多么好,他们之所以能成功,就因为持续不断地写。
03
文章哪怕写得再烂,但是只要写下去,总会有进步,只是观望,便永远只能站在原地。
其实,可写的东西还是很多的,但是很不幸的一点是,我们很多人潜意识中都有完美主义,总觉得我这个文章写出来不会怎么样,观点好像不新颖,素材好像也不行,绞尽脑汁地写出来,自己不满意,读者看了应该也不会喜欢吧。
实际上,我们写文章,更多的时候是为了自己练笔,再牛的人也做不到篇篇精华,正是有无数篇不完美的稿子铺垫,才会成就一篇篇佳作。
为了固执的完美主义,等着什么时候有了创新的观点,等着一次写出满意的作品,一篇文章直接爆发,真的是不现实的事。
写文章其实就是把一件事情,或者一个想法,说清楚,讲明白就行了,不要考虑太多,当你给自己设定过多的框框,思维就容易受限,这样是没办法进步的。
贾平凹在上一、二年级的时候,父亲一直在外地工作,他的母亲想给父亲写信,总是拿几颗鸡蛋求老师代写,老师不收鸡蛋,也把信写得老长。
到了二年级下学期,老师跟贾平凹说:“你现在能造句了,你怎么不学着给你父亲写信呢?”贾平凹就说自己不会格式。老师说:“你家里有什么事情你就写什么,不要考虑格式。”
贾平凹就真的写起来,家里的事情他都知道,都想说给父亲听,花了三天才写好。老师又替他改了很多错字,说:“以后到高年级做作文,或者长大写文章,你就按这路子写,不要被什么格式套住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熟悉什么就写什么,写清楚写具体就好了。”
贾平凹从那时起,就记住了老师的话。他说自己之所以如今还能写些小说、散文,老师当时的话对他影响很大。
读他的《自在独行》,我被文字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所打动,几度哽咽。在传统文学式微的今天,贾平凹的书还能稳居畅销榜,令人不能不佩服。
我们好多人本来是会写文章的,但是因为思虑过多,要迎合平台的风格,要符合新媒体文的套路,要顾忌读者的口味,方方面面都考虑周全了,反而不知道怎么落笔了。
04
我们给自己设置的限制太多,就没办法前行。真正能走得远的人,一定是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我关注的公众号中,有两个,会经常刻意翻出来读读文章。仔细琢磨,你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不跟风、不盲从,写的都是非常接地气的事,却获得一众读者。
天下文章无数,风格各异,每一种风格都自然有它喜欢的读者,靠迎合来获得读者的喜爱,是不可能走得很远的。
好多人之所以写文章,还是因为热爱文字,写的过程能体会到表达的愉悦。本来是一件快乐的事,但是,给自己设限太多,则会变成一件痛苦的事。写的过程,抓耳挠腮,怎么可能涌现出灵感?怎么可能写出好文章?
余华说:是什么让你成为作家的,不是思考,也不是阅读,就是写,不停地写。风格的形成也是这样,只有不停地写,在写的过程中体会、发现、成长、成熟。
“人至践则无敌。”抓起笔或者打开文档,写吧,“只有写,你才会写”。
网友评论
最近在阅读上有个困扰,就是我自己很难做到把一本书读完再看另一本书,觉得那样太枯燥了——总是好几种类的书一起看,所以每一本书的进度都比较慢。请问我需要严格约束自己专注地一本接着一本读吗?
打个比方,给自己输入一百万字的阅读量,那么输出一万字应该毫不费力吧;输入一千万字的阅读量,那么输出十万字应该毫不费力吧。
很多作家,之所以能为作家,是因为他们阅读量很大,触发的思考也很多,有一种不得不说的冲动,当那种冲动诉诸笔端,就成了一篇篇文章。
我最近也在阅读,都是到图书馆借,一起加油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