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怎么样才能成长为一名好律师”的话题不是我能够说的清楚的,但我想我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至少有一点是我已经入了这一行当的事实,必须促使我去思考这样的问题。再加上这一次出差,在咸阳机场的蔚蓝书店买到的几本书,借着出差路途上的时间,仔细的翻阅了这几本书,对自己还是有不少的启发,尽管,这几本书原本与律师并无多少的关联,基本上是属于经济与管理之类的畅销书。但我却读到一些属于自己的体会。
郑指梁与吕永丰合著的《合伙人制度》里就有这样的一句话,“好的律师就是:用法律的眼光审视管理,用管理的语言解读法律。”这无疑在某种意义上可以作为好律师的一个标准。就像这本书所揭示的“合伙人制度”,乍一看,这不就是一个法律问题。而且,曾经的自己也一致认同这样的观点“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是法律问题”,当然,这在一个法治化的社会里理应如此。可是,我却忽略了这样极端化的认知会限制我们的思维的发散性。
如果,我们仅仅将“合伙人制度”理解为法律制度,一方面这体现了我们看问题的狭隘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我们思维里的泛法律化的倾向。尤其是在我看完《合伙人制度》这一本书的时候,我才看到“合伙人制度”的复杂性,法律规范对于制度的设计往往是粗疏的,这并不是法律本身的缺陷,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一般性是它应有的品质。
那么,当一名律师在面对一家企业的时候,这样很多问题都已经特定化,具体化,作为律师的你要为你所面对的企业提供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案时,律师的作用才真正的体现出来,这同时也考验着一个律师的能力。在这里,《合伙人制度》一书也非常中肯地指出:“律师的长项表现为法律条文的解读与相关风险的预防,但律师往往缺乏企业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内部经营、绩效考核体系等相关知识,在应用时往往缺乏实际企业的场景。”其实,这正是一直困惑自己的地方。
换言之,如果我们将“缺乏”的东西补齐了,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成长为一名好律师?我在读房西苑的《资本的游戏》的时候,我发现在作者的眼中,法律规范只是一个宏大的框架,而我们需要的设计的是一个具体的,小的框架,当然是在法律这个大框架之内,最终的目的是要通过我们自己设计的小框架来实现的。如果作为律师,我们不仅能掌握大框架的设计,又能提供小框架来帮助企业实现自己的目的的优化。
就像《资本的游戏》的第3章“融资者的选择”的讲述,很多内容看起来都觉得很熟悉,至少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就像“金融租赁”,我们现在看到还仅仅是一些概念性的东西,所以我们将自己的思维也仅仅是局限于由概念而演绎的“融资租赁”的框架,一旦涉及具体操作恐怕就不知所云了。因而,我最佩服的就是这本书中作者所举的案例,作者所给出的具体的设计方案,读之令人佩服不已,不愧为沙场宿将。
或许,就像《资本的游戏》之中“规则”、“选择”、“思路”、“路径”、“技巧”、“分析”,这大概是一场游戏需要具备的要素。懂得规则是游戏入门需要东西,而真正的问题在于进入游戏之后我们应该如何赢得的游戏,并且能够全身而退。其实,在这里我明白,我一直都是在被动理解与适用规则,我们还没有试着主动利用规则去优化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且我一直在被动利用规则去避免风险,而没有想着去利用规则化解风险,拓展思路,选择路径,优化技巧。当然,这需要有意识的训练。
最后,我还想回到《合伙人制度》这一本书,我觉得他为们提供了一种可能性,那就是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现有案例去学习提高自己。我觉得《合伙人制度》一书最出彩的地方就是它的案例分析,这些案例本身就值得我们好好咀嚼。
行文至此,对于“怎么样能够成长为一名好律师”的话题,说实话,我无力回答,但是,我应该不断的思考这样的问题,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的路径。我意识到一点,很多东西都是在不断的意识觉醒中才开始改变的,这就是我这一路上读得几本书的一些粗浅的感悟。我想把它留在这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