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才子虽风流,时运却不济。
周星驰的《唐伯虎点秋香》一直是有关唐寅的电影经典,电影当中唐寅有着八个妻子,但在不经意之间结识秋香并付出了实际行动并成功的人,在电影当中唐寅是一个有才又风流的一个文士,但这毕竟都是后人杜撰的,唐寅一生也是风流,但是命运似乎对他不是太公平而已。
唐寅,才子虽风流,时运却不济。天赐聪颖,文才不菲。
江南素来都是鱼米之乡,唐寅家就处于江南吴中,他的父亲在这里有一个生意不错的酒家,家庭情况相当于现在的中产阶级,但是那毕竟是封建时代,望子成龙,金榜题名改换门庭(宋朝时商人就可以参加科举)。
他的父亲唐长德把希望寄予在家中长子唐寅身上了,还好唐寅天生聪颖,悟性很高。成化二十二年的秀才考试高中第一名。
随着时间的推移,唐寅的诗文写的越来越精益,他的绘画技艺也越来越纯熟。原来早在唐寅小时候文征明的父亲,画家文林就常来唐寅家的酒店,渐渐地唐寅就对绘画产生了兴趣,之后他拜著名画家周臣为师,潜心学画,如此一来唐寅能诗能画成为了名噪吴中的才子。
唐寅,才子虽风流,时运却不济。家中生变,乡试折桂。
但是在弘治七年,这一年他二十五岁家庭突生变故,父亲唐长德因病去世,母亲和嫁出去不久的妹妹也相继去世,家中只留下了他的弟弟唐申。这对他的打击很大,他开始放浪形骸认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才是真谛。
后来祝允明,文征明等好友对他进行规劝他去考试,他才决心完成父亲的愿望参加科考,在乡试当中他一举拿下第一名,因此他也被称为唐解元。这时他踌躇满志写了一首《领解后谢主司》以为等待他的是一帆风顺的光明未来。
唐寅,才子虽风流,时运却不济。为人不慎,蒙冤为吏。
可是事与愿违,这次会试虽然考了第一名,却被卷入了一场案子,他的好友徐经,花重金买来了试题,请唐寅代拟草稿,几天后才告诉唐寅,唐寅心大没有在意,更在喝醉之后把事情败露给同乡都穆,都穆考试后将此事告发,唐寅被贬为浙江的一名小吏,但是他坚决不去只得回到家乡,之后因为他的妻子出身豪门,贪图富贵,时常对他恶语相向,似乎周围的人也渐渐地疏离了他,他最后忍无可忍,休掉了妻子徐氏,赶走仆人。
对于这个考试案,我觉得唐寅却是有点缺心眼儿,不谙世事,对周围人都不加防范。…
唐寅,才子虽风流,时运却不济。受宁王聘,装疯而离。
那件事情后,唐寅就像所有文艺青年一样,旅游吧!他四处游玩,没钱的时候就作画拿去卖,这样的生活也算得上怡然自乐。卖画期间他亲自镌刻了一枚图章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他的性格也变得更加的狂放不羁,更加风流。
唐寅自在的生活直到宁王找上门结束了,唐寅早就听说宁王是个“爱才”的人,在收到书信后他追求功名,光宗耀祖的心思又活络了起来,返身官途的路就在前方,他决定去宁王家做宾客。
宁王对他也不错,但是这一次唐寅终于长了点心眼儿,他察觉到宁王的所作所为似乎是在为谋反做准备,唐寅就非常后悔啊,害怕引火烧身,渐渐地宁王与他谈论朝廷的时候他一概不知,然后他每天喝酒装作疯疯癫癫的样子,宁王心中不悦,就打发唐寅回到了苏州。
后来宁王就被王守仁,也就是王阳明打败,被斩,历时四十三天。唐寅险被株连,还好后来无事。
唐寅,才子虽风流,时运却不济。定居桃花,了却残余。
经历南昌之行后,唐寅就修了几个茅草屋住在里面,取名桃花庵,开始信仰佛教自号“六如居士。”他写的最为著名的诗《桃花庵歌》也是在这个时期写的,诗云: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唐寅,才子虽风流,时运却不济。晚年的他,生活凄苦,酒喝多了和点儿背,让他的健康一天不如一天,作画对于他来说已经不能像以前那么容易了,他似乎相信了自己的命运。
几年后他的继妻沈氏又去世了,他们俩感情深厚,沈氏的离去对他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嘉靖二年十二月,他终于走完了他的一生,五十四岁,带着不甘离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