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百万富翁梦想实现 保守投资不做预测
1.巴菲特实现了百万富翁的梦想
巴菲特合伙基金达到717.85万美元,其巴菲特夫妇拥有102.5万元,首次突破100万美元。
这一年,巴菲特介入人生第一家绝对控股并亲自管理的企事业:邓普斯特农具机械公司。这是一个烟蒂股投资案例。
2.烟蒂股投资要点
① 低估类投资,估值回归的时间长短不一定,估值回归的理由很难猜;
② 低估并不意味着不会跌;更不能因为低估而上杠杆买入;
③ 即使每一只都具有足够的安全边际,但低估类投资的要点依然是分散持有;
④ 不寻求享受企业成长及市场高估的利润;
⑤ 经常看到大量因低估、严重低估、变态低估而重仓、全仓、杠杆持有某企业或行业,最终乃至爆仓的悲剧。
格雷厄姆烟蒂投资是低估+分散;老唐价投是深研+重仓。
古井贡B不是烟蒂股,它是低估的优秀成长企业。
3.计划与执行
投资按特性分为低估类、套利类投资和控制类投资,资金在三类投资的分配比例对我们的业绩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投资资金的分配比例,事先是计划好的。
4.套利与投资
杨怀定倒卖国库券是典型的套利,因为买入的瞬间就已经赚到确实的钱。
5.确实性事件和概率性事件
投资烟蒂只能等股价上涨获利,它就不是确实性事件,而是一种概率性事件。这就是施洛斯高度分散捡烟蒂体系的核心逻辑。
普通投资者投资烟蒂股,需要学习施洛斯的高度分散原则。
6.保守投资
只购买中长期市政债券或国债,在大多数时候无法抵御通货膨胀,因此并不能算保守投资。
7.不做预测
长期来看,如果考虑股息和市值增长两个因素,道琼斯指数年化收益率达到5%~7%是没什么问题的。
① 关心哪年会涨,哪年会跌,对长期投资者毫无意义;
② 6%的收益是股市“自然”增长的结果。
8.百分富翁
31岁的巴菲特成为百万富翁,1962年初的100万美元,大约相当于2022年的1700万美元(约1.2亿元人民币)。
1962年:烟蒂投资尖峰时刻 适当放宽安全边际
1.成立合伙公司
巴菲特把所有合伙基金合并在一起,成为巴菲特合伙公司(BPL),统一改为高于6%的那部分提成25%的模式,并将办公地点由家里搬至基威特大厦810室,同时雇用了第一名员工:比尔·斯科特,是巴菲特的学生,工作至1993年退休。
2.控股邓普斯特家具公司
首次买伯克—希尔哈撒韦。
3.确定性与安全边际
① 按照未来盈利能力去估值;
② 投资的确实性增强,买入预留的安全边际要求也就可以降低;
③ 控制类和套利类投资,确定性都高于低估类投资。
1963年:社会环境趋于宽松 怒怼投资机构无用
1.投资管理机构的作用
① 那些知名投资顾问,其实很难超载最简单的市场指数;
② 投资中介机构的贡献
并不在于为投资者取得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业绩,而是为成百上千的投资者分散投资风险,提供投资便利、避免投资者业绩大幅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另外,或许是最重要的,基金可以协助投资者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落入针对散户的大量陷阱。
2.大部分人买主动型基金可能是因为
① 对所谓专业的迷信;
② 对市场平均回报的不满足;
③ 不自觉地高看自己的选择能力;
1964年:冲动收购伯克希尔 低估类投资要控股
1.专业机构亏钱的原因
① 集体决策
② 一致倾向
③ 制度限制
④ 固守僵化的分散策略
⑤ 惯性
这是1964年的背景下,公募基金亏钱的原因。
2.食得咸鱼抵得渴
在投资之前,一定要认真想清楚自己有没有财务能力和心理准备,去承受百分之二三十甚至更大幅度的下跌
3.控股是一种保险措施
不管是低估类还是控制类,最重要的是买入价格远低于企业内在价值。
投资不能指望最后让傻子来接盘,好的投资就是以低廉的价格买入,最终即使以合理价格出售,也能取得不错的收益。
1965年:财富帝国即将建立坦露资金规模障碍
1.规模增长问题
合伙基金接近临界点,一量超过临界点,规模扩大将降低基金的业绩;
巴菲特成功的另一个因素:善良,内心有高度的信托责任感。
2.单只股票持仓上限
单只个股买入的仓位上限为4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