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知道了=理解 吗?

知道了=理解 吗?

作者: 做个会思考的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20-10-10 23:18 被阅读0次

    分数乘法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有这样一个知识点:一个非零的数乘真分数(比1小的数),所得的积比这个数小。看起来很简单的内容,却是一个很重要的考点,它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分数乘法意义,也是发展学生数感,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内容。

    因此,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一直都比较重视它,在课堂上花比较多的时间引导学生去发现规律,并且针对一些易混、易错的地方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辨析,课堂教学效果比较好,而且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都比较好。今天,当我又按照以前的方法教学此部分内容时,却发现怎么也找不到之前教学这节课时的感觉,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计算后需要发现积与第一个乘数的关系时,多数学生不知道看什么,不知道怎么比较,以致于在总结规律环节,他们难以说出有价值的发现。

    回到办公室聊起这个话题,有两位从四、五年级一直带班上来的老师说到:这些规律早在五年级学习小数时,就已经总结过了,而且那个时候就已经不是局限于小数,而是拓展到一个数了。现在六年级学到分数这里,应该能够将知识迁移过来吧。说是这样说,可事实上学生对这个规律可以比葫芦画瓢地说出来,但从课堂提问的情况来看,他们并不理解这些规律真正的意义。主要有以下表现:

    1、当学生总结出:“一个数乘真分数,所得的积比这个数小”后

    师:要把这句话换个说法,还可以怎么说?(此时我用分别圈出了真分数,其实我的动作有些早了,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可以怎么换个说法,自己寻找出可以换个说法的词语)

    生:一个数乘假分数,所得的积比这个数大。

    分析:其实他们根本就没有思考,只是在他之前的学习经验中,真分数是与假分数相对的,或者是是成对出现的,只要说了真分数,就一定会说假分数。于是根本无需思考,也不管问题是什么,可能连问题都没有听懂,就顺马有江地把真分数改为假分数,把小改为大。

    2、一个非零的数乘假分数,所得的积比这个数大。

    师:对于这个规律,大家都同意吗?

    几乎一致同意。(等待了大约1分钟的时间,也没有人提出异议)

    教师指“假分数”:这样说有问题吗?此时,才有部分学生发现问题,进而将规律进行修正和完善。

    分析:关于假分数的问题,一直是判断题的首选。从倒数那里开始一直到现在,学生还是无法跳过这个坑。可见小学生分类思考的能力确实比较弱,在他们的认知中,一个问题只会有一个答案,这也是学生刚升入七年级时,对于绝对值这一部分的知识感觉难以理解的原因。

    3、规律背得很熟练,却不能灵活运用。遇到一些比大小的题目时,多数还是靠计算来比较的。

    分析:学生学到的是书本上的死知识,教育的重要任务是要让学生具备带得走的能力,而不是背不动的书包。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就是一些无用的累加,当累加的越来越多时,终会有压倒自己的一天 。

    由此可见,对于一些概念、规律等,学生知道了并不等于理解了,那么我们也要反思: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哪里?我想应该有以下几点:

    1、学生方面:

    首先,学生的学习还是一种被动学习。他们没有真正参与学习的过程,没有经历思考、比较、分析的过程,所获得的知识就是别人告知的。

    其次,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没有养成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他们习惯了被别人告知结论,慢慢地也就失去了独立探索的能力。

    第三、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问题,这类学生普遍表现为不愿思考、不愿尝试,总想坐享其成,自律性极差,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诱惑,总想偷懒、玩乐,而且一旦遇到困难就想退缩。

    2、教师方面:

    教学方式单一,墨守成规,不愿改变。

    即使有改变的想法,但面对现实中应试的压力,却也是不敢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道了=理解 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fqs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