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曲线——有教育意义的曲线
这条曲线是我近几年在项目管理工作中接触到的一个概念,或者是现象。就是项目的进度、成本的累积完成额,和时间的关系,呈现这样一个趋势:先缓慢增加,然后快速增加,最后缓慢增加到100%。
在我看来,这条曲线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回想小学放暑假的时候,对暑假作业,我会按天制定计划,比如每天天做5页,计划20天完成。结果是开学前一天要熬夜,寥寥草草地去赶工。其实现在也一样,做什么事情,都是以线性的方法去做计划,其实现实不是这样子的。科学的方法,是多考虑一些不利因素,按S曲线去作计划,前面几天少安排一些,让自己熟悉要做的工作,慢慢进入状态;中间几天,要利用自己学习、练习的成果去完成大部分工作;最后几天,留一定时间去收尾、查缺补漏。
事情还没完,因为教育意义不止于工程进度和工作进度。举几个其他方面的例子。
电瓶车充电
在海口买了辆电瓶车,手机app上能够随时显示电量。在充电的时候,我会时不时的看一下。电瓶车充满电,可能需要4到6小时,但其实在最初的两个小时,电量涨得很慢。等到我没有耐心再打开手机去查电量,或者一觉醒来之后,电量自然是满的。充电的过程,和用水龙头接水(请忽略水龙头打开过程水量由小到大的几秒钟时间)的过程,是不同的。
网约车司机的工作时间
有次在沈阳打车,和司机聊起来。司机说想每天要赚个300到500块钱,可能要连续工作12小时以上。我问,是不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工作个6小时,就能拿到200到300块?必然是要工作8小时以上,收入才能有一个显著的增加。司机说是的。可能这里有平台的算法。但开车接单本身是有一个随机性在其中,必然是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等待,才能保证订单大量出现的时候,你也在工作状态,才能稳定地抓住相应的工作机会。
看书和复习考试
看一本10万字的书,大概是需要10个小时。按线性的思维去考虑,就是默认正常人的阅读速度是1小时可以读一万字,这样一天抽1个小时的时间去阅读,一本书10天肯定是可以读完的,那么一个月读3本,一年读36本书,是很轻松的事情。但其实人在读书的时候,前面几个小时都是要耐着性子去“接触”这本书、里面的文字和背后的作者。一旦读者对书中内容发生了兴趣,那么阅读的速度会大大提升,且每天投入的时间也会远超一小时。所以,读一本10万字的书,大概率一周即可,用不了10天。一年时间,一个是可以读50本书的,如果他每天不花时间去刷视频的话。
准备一建、造价等考试,也是类似的。要花40%到50%的时间去打基础,这些时间花下去,基本是看不到成效的。再花30%的时间去总结、练习,这时可能做做真题能靠近及格线。最后再花20%的时间充分的复习、复盘,那大概率是能够通过考试。所以,根本的秘诀就在于花足够的时间去准备。而且一定要记住,并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而是百分耕耘、百分收获。只一分耕耘,没什么收获,低水平、无效用的假装努力罢了。
最后,人的大脑是喜欢简化事务的。喜欢省时省力地去作判断和决策。线性思维就是一个典型的误区。要多学数学、多学经济、多学管理,总之,多熟悉科学,远离愚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