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户外广告,优陈优售
“优陈优售”是什么意思?海报、广宣品不但要有数量,还要花心思提升质量。店内主推什么产品和活动,店外的海报、广宣品必须和店内主题保持一致。否则店内推的是新产品A,店外张贴的却是老产品B的海报,形不成合力,不能推动销售。
“检查户外广告”是什么意思?用书面语言表达就是“在店外进行本品的广宣品布置”,直白一点讲就是“撕掉别人的海报,贴自己的海报”。
食品、日化、家电、建材、医药等各个行业,每个企业都觉得他们自己的行业竞争是最激烈的。我个人对行业竞争是否足够激烈有三条判断标准:

第一,行业有没有形成双寡占?
即行业老大老二们加起来有没有占行业30%以上的市场份额。大家上网去查一下,在中国,宝洁和联合利华两家加起来占了中国日化行业多少份额?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加上康师傅、统一四家企业占了中国饮料多少份额?康师傅、统一、华龙、白象四家企业占了中国方便面多少份额?青岛啤酒、燕京啤酒、雪花啤酒加起来占了中国啤酒多少份额?完全竞争的行业必然形成寡占,小国寡民的企业会被洗牌、灰飞烟灭或者蜗居一隅。你所在的行业竞争激烈吗?出现行业寡占了吗?
第二,这个行业经销商的利润有没有低于5%?
去看看方便面,经销商38元进一箱康师傅,38.5元或者39元钱批发出去,赚不到3%的微利,还要送货上门。竞争激烈的行业必然进入微利时代。你所在的行业是否达到这个微利水平?
对了,分享最近看的一本实战销售书籍《我把一切告诉你》,主人公蓝小雨、一介草根,有过负债150万的惨痛创业经历,但他苦干加巧干,不仅三年内还清债务,而且个人事业以螺旋式轨迹上升,曾在国内某食品巨头管控4大部门,手握一个多亿广告费,因而被央视戏称为“圈内百位最敏感男人之一”。
这本书上午看下午就能用,根本不谈出身、学历、人脉、运气和诈道,只公布极易上手的思维模式和实操之道,只讲述刀刀见血,拳拳见肉,箭箭透靶的商战真功夫。相传作者为回馈读者经常在线上回答各类销售、创业问题,这是其中的一个群337616507,验正:风车,没验正不给过,有机会还能得到雨总亲自回答,有问题的赶紧了!

第三,这个行业有没有因为做业务出现过恶性刑事案件?
我不想耸人听闻。但是大家去问问方便面、饮料、啤酒行业做业务的朋友,两个竞争企业的业务员之间打架,乃至打群架、打伤人甚至失手酿成恶性事件,这种事情还算新鲜吗?具体案例在这里我们就不讲了,大家用“啤酒”“打死”“暴力”“方便面”“饮料”“斗殴”“打伤”等类似的关键词自由组合,在网上搜一下,就知道我所言不虚。
知道他们打来打去为了什么吗?为了利益?为了竞争?这些都是虚词,能见度不到三米。
我告诉你,啤酒、饮料、方便面的业务人员打架,十次打架有十二次(还有两次在酝酿)是因为互相贴海报撕海报、互相抢夺店头陈列位置、促销位置。
我以前在康师傅的时候,看到这些事情自己都觉得不忍。那时候一个业务员一天的工资才20元钱,一张全背胶防晒海报采购价格要一块多将近两块钱,一个业务员一天只赚20块钱薪水,但是海报“糟蹋”掉200元钱——他一天要跑50家店,每一个店面至少张贴两张海报,50个店100张海报就是200元钱啊!
为什么说是“糟蹋”呢?一张两块钱的海报贴在店门口不到五分钟——吱啦,被另一个厂家的人撕掉了,他要在这个位置贴他的海报,结果呢……你撕我的海报,我覆盖你的海报,就打起来了。年轻人冲动,弄不好一失手就成恶性事件了。

当年可口可乐和健力宝的业务员就因为贴海报的事情经常发生冲突,曾发生过一个真实的段子,现在想想都觉得好笑:甲和乙本来都是可口可乐业务员,两人还一起喝过几回酒,后来甲跳槽去了健力宝做业务,在店头和乙狭路相逢,于是“拔拳相向皆因各为其主,鼻血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痛定思痛之后两人立下君子之约,从此以后咱们文明做业务,说好了不打架,咱们拼实力。什么叫做拼实力呢?两个人下次在终端狭路相逢,各自把包里的海报拿出来数一数,甲有150张海报,乙方有120张海报。拿打火机来!咱们各自烧掉120张,甲多30张海报,所以甲今天可以再贴30张。否则我贴100张你给我覆盖了,你贴100张我给你覆盖了,有什么意思,拼实力!我比你多30张,让我贴30张呀!
通过这个案例,我想提醒大家的是,如果店头陈列、店头广宣品和海报对销售没有直接刺激的提升作用,康师傅、统一公司、可口可乐这些知名企业犯得着花这么多钱去玩这个命吗?一瓶饮料、一瓶啤酒、一包方便面才几元钱,在生动化上面就能有如此投入!这对化妆品、医药、农药、建材等行业有没有启发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