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来文字真的是伟大而神秘的,正如画家手中的画笔,同样的景色画出的作品却是迥然不同的。就拿下雨来说,汪国真笔下的雨是“心晴的时候,天也是晴;心雨的时候,天也是雨”,周作人眼中的雨则多了那么一丝淡淡的哀愁,看似司空见惯的生物,用文字组合起来却是韵味十足、回味无穷。
夜读《苦雨》之感喜欢夜晚读书的那份静谧与安详,而今日所读之《苦雨》又令我欣喜之余多了一丝哀伤。此文写于1924年,作者对于“五四”运动失望之余,精神上比较苦闷,思想立场也不是那么明朗坚定,因此文中总透出那么一点淡淡的哀伤。
此文的文体采用的是书信体,娓娓道来,明指“私事”却又不是“私事”,更多地透露的是作者当时思想立场的一种迷茫。
从结构上来说,通过回忆、想象来描述作者眼中各种各样的雨。先由北京的雨联想到旅途中的雨:“卧在乌篷船里,静听打蓬的雨声,加上欸乃的撸声以及靠塘来、靠下去的呼声,却是一种梦似的诗境”、“遥想你胡坐骡车中,在大漠之上,大雨之下,喝着四打之内的汽水,悠然进行,可以算是不亦快哉之一”。多么生动形象的文字,毫无华丽的辞藻,场景却如临眼前,想来这与作者平日的细致观察与积累不无关系。
接着又写到北京的雨将建筑缺陷暴露无遗,“梁上君子”们也趁机光顾,自己及邻居好友一并受惊。随之自然过渡到北京夜里的雨常使人难以入睡:“那样哗喇哗喇的雨声在我的耳朵已经不很听惯,所以时常被它惊醒,就是睡着也仿佛觉得耳边粘着面条似的东西,睡的很不痛快。”最喜欢此句中的“粘着面条似的东西”一词,读罢三遍还是忍不住拍案叫绝,想来再没有比这更形象的比喻了。
倘若以为作者此段仅限于写夜晚之雨便大错特错了,而后又扩展到了失眠的另一层原因,不仅仅因了这雨声,还因为担心书房漫进雨水。于是,作者看到书被淹时的无奈与自嘲又跃然纸上。
接着,笔锋一转,写到只有两种人最喜欢大雨。一种是天真无邪的孩子们,一种则是虾蟆(蛤蟆?)。“虾蟆在水田里群叫,深夜静听,往往变成一种金属音,很是特别,又有时仿佛是狗叫,古人常程蛙蛤为吠,大约也是从实验而来”,短短几句,便将大雨过后一片蛙鸣的情形描述的淋漓尽致了,又引经据典,更添无穷趣味。
最后,作者想到大雨对于乡下的朋友来说可能是一种不幸,不愿虚情假意地去悲叹,只想说一点自己的“私事”,由此便升华暗喻了此文的寓意,读来意味深长。
综观此文,不管是旅途中的雨、建筑中的雨、夜里的雨、开心的雨、欢乐的雨、不幸的雨,其实作者都是在写自己心中的雨。有回忆,有联想,更有想象,读来不失为一篇好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