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皇极经世》一书还对往圣有所言及——
邵雍曾评价过老子与孟子,他说:“《老子》五千言,大抵皆明物理。”(《皇极经世·观物外篇》)“老子得《易》之体,孟子得《易》之用。”(《朱子语类》进一步强调:“知《易》者不必引用讲解,始为知《易》。”)“孟子著书,未尝及《易》,其间《易》道存焉。但人见之者鲜耳。人能用《易》,是为知《易》。如孟子可谓善用《易》者也。”(《皇极经世·观物外篇》)在他心中,孟子虽未言《易》,却是真正懂《易》的人!而邵雍也是史上唯一一位言及孟子是精通《易》道之用者。
有趣的是,后人也将孟子与邵雍做了一个比较:“孟子言求放心,而康节邵子曰:‘心要能放。’二者天渊悬绝。盖放心者,心自放也。心放者,吾能放也。放心者,如鸡豚出于埘栅,不求则不得。心放者,如鹰集翔于云霄,而绦镟固在吾手也。众人之心易放,圣贤之心能放。易放者流荡,能放者开阔。流荡者,失其本心。开阔者,全其本心。”(宋代罗大轻《鹤林玉露·丙篇》卷一)强调了邵雍的更高妙之处“心要能放”才是开阔身心的关键所在。
由于宋人将邵雍与孟子并举,而朱熹亦将邵雍与老子和庄子作比较,可见邵雍在宋代开始就已在人们心中位列圣贤之俦了。
足见民意之灿然!
三、评鉴程颐与章惇
对于人的点评,邵雍的案例还有很多,亦有诗作来表述。如,《知人吟》:“事到急时观态度,人于危处露肝脾。深心厚貌平时可,慎勿便言容易知,”是说,对一个人的了解,在其动静之中,便可心中有数。但他亦说:“小人纵多欲,真宰岂容私?”(《万物吟》)对于该句的深度理解,我们可从邵雍评价过的两位名士那里得见其髓。
据宋代朱熹《朱子语类》卷一百《子之书》、宋代陈长方《步里客谈》载,邵雍曾说:“天下聪明过人唯程颐,其次则章惇。”章惇听到后,欢喜得不得了,便和邪恕跑来问邵雍:“如何能够学会您的功夫?”邵雍对章惇说:“以君之才,于吾之学,顷刻可尽。但须相从林下一二十年,使尘虑销散,胸中豁无一事,乃可相授。”以你的才华,来学我的功夫,简直就是易如反掌,很快即可学会。但前提是,你要在山林之中涤荡一二十年,把你胸中的妄念尘虑全部销融散尽之后,我才能教你,那时你才能学成。邵雍之意是说,“过河须用筏,学道须立志”,你先平心敛气,自内打通自己,然后方能贯通外面。
若非得道者,怎能说出如此通透之言呢?!
邵雍评价章惇:“以君之才,于吾之学,顷刻可尽”(《朱子语类》)足见章惇是极为聪敏之人。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
出身于世族的章惇(1035一1105年),字之厚。其父为北银青光禄大夫章奇。但不知何故,章千厚生时,父母欲不举,已纳之盆水,烛灭之而明者三,有大呼于梁者曰:‘此相公也’父母惧而止。”《明代蒋一葵《尧山堂外纪》】出生时。父母一度不想留下他。及长,章惇博学善文,相貌俊美,官至宰相,但却极具个性,“高傲自负”——嘉祐二年(1057年),章惇进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进士及第。但在此次考试中,其族侄章衡却考中了状元!章惇觉得名次在侄子之下,脸面无光,便不受敕。于是,两年后再考,以第一甲第五名的身份人仕!由此可见,章惇才华之横溢以及性格之刚介。尤其是他独相的七年时间,从未利用宰相权力赠官爵予亲信,“虽风波并起乎畏途,而金石不渝于素履”,尽绽其为官公私分明之威。
章惇明察秋毫的识鉴能力也是高人一筹——《宋史》的编修者脱脱赞其“敏识加人数等,穷凶稔恶”。章惇在陕西期间,就看清了苏轼临大事无有担当之力的缺陷,而他在见到端王赵佶后,更断言“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所言皆验。而他在陕西任职期间与苏东坡交往时对苏东坡的点评,也是一针见血,耐人寻味。
自古以来,才高者往往多有通艺,章惇也不例外。其书法非同寻常,自谓为“墨禅”,后世亦对其评价颇高——北宋晚期重要的文字学家、书法家黄伯思誉其书法:“近百年来,书法家中惟有章惇能表达笔意,虽然精巧方面不如唐人,但笔势上超过了唐人,意境在初唐四大家中的褚遂良、薛稷之上,暮年愈妙,神采像王羲之。”元朝陶宗仪《书史会要》评价其:“作书意象高古,莫年一以魏晋诸贤为则,此其正书,殊类王逸少(王袭之)。”明朝赵顺《石墨携华》载:“章子厚《草堂寺题记》用卧笔,间作渴笔游丝法,亦遒劲。”章惇存世书迹有《草堂寺题记》石刻、《会程尊候帖》。其(会稽尊候帖》被台北“故宫《一代传奇.邵雍的智慧》博物院”收藏。
王安石评价章惇“才极高”,“有机略,胜王韶”。邵伯温赞道:“内翰、忠宜、子厚虽贤否不同,皆聪明晓吏治,兼知南北风俗,其所论甚公,各不私于所主。”苏轼评价其“子厚奇伟绝世,自是一代异人,至于功名将相,乃其余事”。章惇任职地方时政绩非常显著——经略南北江时,平定湖北,大规模开发湖南,设立州县,开拓西南,统一内地割据势力,对江南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并为北宋取得对西夏战争的优势奠定了重要基础。
——《一代传奇.邵雍的智慧》米鸿宾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