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伏生护《书》

伏生护《书》

作者: 南墨 | 来源:发表于2022-07-04 15:05 被阅读0次

  翻开历史,总有一些人,因为他所做的事情或者品格而显得格外耀眼。近来有一个人走进了我的视野当中,他的名字叫做——伏生。

  最令我动容的应该就是他一生护《书》的故事,公元前213年,秦朝的一场大火,差点让《书》失传。秦博士伏生舍命护《书》,到最后却仅剩二十八篇。

  伏生十岁开始钻研尚书,几十年如一日,年近九十岁,文帝派晁错到济南伏生家学习《书》。

  几十年的颠沛流离。几十年的历经艰辛,几十年的人世沧桑,依旧没有磨灭护《书》的想法。子为护《书》死于兵劫,妻为护《书》病故。《书》不只是先贤所著如此简单,更凝聚着伏生毕生的心血和妻儿的守候。

  历代学者常说:“汉无伏生,则《尚书》不传;有《尚书》而无伏生,人亦不能晓其义。”

  讲诉到这,我不禁想起这位老先生一生护《书》艰辛的模样。

  令我动容的是《禹贡》,九州自古本就是一体,令我动容的是伏生护《书》的精神,令我动容的是自古以来,有多少像伏生一样的文人,为理想、为价值观、为文化传承、为家国牺牲一切的精神,有着不肯苟且的骨气。

  我常在想什么是经典文化,经典文化就是中国文脉的源泉。很喜欢这一段对话:

  今人为什么要读经典?知先贤治政之本,知朝代兴废之由,知个人修身之要。

  经典文化里面蕴含了太多的东西,诠释着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无论是“以和为贵,协和万邦”,还是“德不孤,必有邻”;无论是“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还是“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宝藏,蕴含着深刻的奥义。

  常在想那么多年前的先贤伟人,所提所论的观点,竟然如此的超前。也许这就是他们被后世所铭记的原因,被青史所记载的原因,流芳万世的原因。

  说句实在话,以前我并不知道伏生是谁?我现在知道他是谁了,他是中国古代文人的象征,像他这样的人,也正因为有他这样的人,文化才能薪火相传。吾辈更应该赓续历史传承的星火,让文脉之光闪耀在广袤无垠的中国大地上。

  读《书》,从中汲取上古先贤的智慧,凝聚起磅礴的力量;读经典,增强文化自信,明白千年的传承中的重要含义。对《书》的传承,也是对文脉的传承。

  在文脉的传承中,让我们看到了他们被文化陶冶的性情。是李太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是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骨;是屈子“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惆怅;是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是稼轩“无人会,登临意”的郁闷;是东坡先生“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坦然。

  他们所留给历史的,他们所留给后人的,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乘时代春风,在文化的长河中遨游。

  在这个信息纵横的当下,寻求一份属于自己的安宁,打开经典文化书籍,认真品味里面的道理。

  穿梭千年的时光,如果碰到那位老先生,我想我们都应该向那位老先生行一个揖礼,感谢他所做出的贡献。更感谢那些为文化传承的先贤所做出的努力,正因为有他们文化才得以赓续。

相关文章

  • 伏生护《书》

    翻开历史,总有一些人,因为他所做的事情或者品格而显得格外耀眼。近来有一个人走进了我的视野当中,他的名字叫做——伏生...

  • 这就是华夏九州

    看了《典籍里的中国》,才知道伏生全家为何舍命护《书》?伏生道:”茫茫禹迹,画为九州,大禹治水十三年,足迹踏遍九州,...

  • 看《中国里的典籍》有感

    【致自己】 伏生一生读《书》,一生护《书》,历经磨难,见《书》得以传承,喜极而泣,曰:此生已无憾。 ...

  • 两千多年后,你们还读《书》吗

    《尚书》,又称《书》,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由伏生传下来。 伏生本是秦博士,秦始焚书之火,天下《书》大多...

  • 困惑时,不着急

    前段时间,《典籍里的中国》节目中,90岁高龄的伏生以命护书传书的故事,让无数人泪目。 同时,也让很多人看到了倪大红...

  • 济南伏生与《尚书》

    大年初一热播的《典籍里的中国》,火了一个名字叫伏生的古人。他护书和传书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尤其是在济南,很多人谈起...

  • 伏生

    我叫伏生,2000多年前,要不是我最爱读的书藏在我家墙壁里面,我也就是千百年前的一粒尘埃,早被风吹雨打去,消失的无...

  • 伏生

    伏阁受读 生生不息 你就像一株雪滴花 带来了希望与力量 老骥伏枥 倾囊相授 我们在你走过的路上 激昂前行 莫怕莫怕...

  • 第318篇 伏生

    【读史日历】(第318篇 伏生) 伏生(前260年-前161年),汉人,享年90岁。汉国济南人,曾为秦博士。伏生系...

  • 随笔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心是国家的根本) 伏生传经,伏生保护《尚书》第一人,传书,汉文帝年间,专门派晁错到伏生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伏生护《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fvd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