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部编本教材初中语文
《骆驼祥子》虚构中的写实(三)陕西省于红梅名师工作室成员 董雅凤

《骆驼祥子》虚构中的写实(三)陕西省于红梅名师工作室成员 董雅凤

作者: 董雅凤 | 来源:发表于2019-04-28 20:37 被阅读166次

    (接上文)

            衣:祥子刚进城时,给自己的定位是上等车夫。他的衣着是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这身打扮整洁而体面。祥子牵着骆驼换钱后,先给自己置了一套行头。文中写到“近似搪布的一身本色粗布裤褂,青布鞋,线披儿织成的袜子,还有顶二毛五的草帽。”粗布衣裤,布鞋,毛线袜和草帽,这是当时北京城下层人民的典型衣着。

            食:北京因其地理位置和气候因素,饮食以面食为主。当时北京下层人民的饮食主要以自制面食和腌酱菜为主。条件稍好的会有卤肉。漫长寒冷的冬天则多以豆制品和白菜为主。因此在文中,我们会看到:祥子从西山逃回来元气大伤时,他在桥头吃了两碗配着酱油醋、花椒油和韭菜末的老豆腐。虎妞设计“收”祥子的那晚,虎妞桌子上摆着半只酱鸡,和些熏肝酱肚之类的吃食。在茶馆里老马昏迷刚醒时,祥子飞奔出去买了十个羊肉馅的包子回来。等等。文中的饮食描写让读者既熟悉又亲切。

            行:小说虽是虚构的,但前文提到的黄包车,以及黄包车沿途经过的公园、寺庙、饭馆等都是真实存在的。

    极具特色的“京味儿”是真实的。

            不同风格作品有不同语言特色。《白鹿原》的陕西方言,《尘埃落定》的藏族风情,以及《骆驼祥子》中厚重浓烈的京味儿都让读者第一时间感受到强烈的地域特色,这更能加深读者对作者写作心理的把握和作品中心主旨的理解。把“京味儿”表现的最正宗的,当属老舍的《骆驼祥子》。

            首先,老舍先生使用了很多北京方言。如“拉晚儿”、“嚼谷”、“杀进腰”等原汁原味的北京话。

            其次,大量儿化音的出现。儿化是北方部分汉语的一种构词方式,是普通话中许多字母韵母因卷舌动作而发生的音变现象。书中多有体现。如高妈对祥子出主意让他存钱的情节。“告知你”、“搁在兜儿里”、“没错儿”等词汇原汁原味,鲜活生动。更贴近老百姓,贴近生活。

            再次,对话以短句为主。北京人的性格是爽快利落的,说话特点是语音响亮,简洁明了。如给刘四爷过寿时,虎妞对祥子说的一番话,连用多个短语,表现出虎妞的泼辣和心直口快。

            老舍曾说:“没有民族风格的作品,是没有根的花,它不但在本乡本土活不下去,而且无论在哪里也活不下去”。 作为京味小说的代表,《骆驼祥子》里对北京方言的运用恰到好处、出神入化。这些语言,多通过对话展开,让老舍笔下的北京更有真实性和立体感,读来更为亲切。

            一个虚构的故事,有具体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人类活动(包括衣食住行独白对话)。这一切,让《骆驼祥子》真实自然,让北京城鲜活生动,让祥子独立又群体,眼角眉梢有你我他的样子,极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与思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骆驼祥子》虚构中的写实(三)陕西省于红梅名师工作室成员 董雅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fvj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