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闲聊时,和朋友阿明说到读什么样书比较好,什么样的书最好不要读。
聊到这里,我想起我近几日读朱光潜先生的文章,谈到读书,他说:
“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你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你须慎加选择。你自己自然不会选择,须去就教于批评家和专门学者。我不能告诉你必读的书,我能告诉你不必读的书。许多人尝抱定宗旨不读现代出版的新书。因为许多流行的新书只是迎合一时社会心理,实在毫无价值,经过时代淘汰而巍然独存的书才有永久性,才值得读一遍两遍以至于无数遍。
我不敢劝你完全不读新书,我却希望你特别注意这一点,因为现代青年颇有非新书不读的风气。别事都可以学时髦,唯有读书做学问不能学时髦。我所指不必读的书,不是新书,是谈书的书,是值不得读第二遍的书。走进一个图书馆,你尽管看见千卷万卷的纸本子,其中真正能够称为“书”的恐怕还难上十卷百卷。你应该读的只是这十卷百卷的书。在这些书中间,你不但可以得较真确的知识,而且可以于无形中吸收大学者治学的精神和方法。这些书才能撼动你的心灵,激动你的思考。其他像‘文学大纲’‘科学大纲’以及杂志报章上的书评,实在都不能供你受用。你与其读千卷万卷的诗集,不如读一部《国风》或《古诗十九首》,你与其读千卷万卷谈希腊哲学的书籍,不如读一部柏拉图的《理想国》。”
我极赞成先生的说法,尤其那些良莠不齐的书评和畅销一时的书,读时最好慎重,读一堆烂七八糟的诗歌,不如去认真读一下《诗经》和《古诗十九首》,或唐诗三百首。
其实先生所说就是读书择优之理,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早就指出:要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拒绝坏书,“应该去读那些伟人的,或已被事实证明是好书的名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称得上开卷有益。
如何正确选择书籍呢?
学习阅读过程中要懂得甄选,选择有益于自己身心发展的书籍。
试想,一个经常在阅读沉思中与哲人文豪倾心对话的人,与一个只喜爱读凶杀言情故事和明星花边逸闻的人,他们的精神空间是多么不同,他们显然是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中。
在茫茫知识海洋中,要力求寻觅上乘之作、经典之作,要多读名著,多读“大书”。所谓经典名著、“大书”,都是经过了时间的沉淀和筛选。一些社会学家曾做过统计,其结论是:至少要横穿20年的阅读检验而未曾沉没,这样的著作方有资格称为经典名著。
美国学者,《大英百科全书》董事会主席莫蒂然·J.阿德勒认为:所谓名著,必须具备6条标准。我们不妨拿来一用。
1.读者众多。名著不是一两年的畅销书,而是经久不衰的畅销书。
2.通俗易懂。名著面向大众,而不是面向专家教授。
3.永远不会落后于时代。名著绝不会因政治风云的改变而失去其价值。
4.隽永耐读。名著一页上的内容多于一般书籍的整个思想内容。
5.最有影响力。名著最有启发教益,含有独特见解,言前人所未言,道古人所未道。
6.探讨的是人生长期未解决的问题,在某个领域里有突破性意义的进展。
所以,要多读经典名著,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齐帆齐商学院13期新媒体写作特训营,(18)篇,(1253)字,累计(32777)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