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天,读了一本回忆录,书名叫《岁月》。
书的作者姓窦,是我们这个地方的一个企业老板。他的企业规模不算大,但经济效益很好,这得益于他独特的经营策略。那年,老窦到上海,参加了由中央领导主持召开的中小企业改革座谈会。
实际上,他在我们当地有名,并不完全因为他是企业老板,而是他对传统文化的情有独钟。
他爱好收藏。在城区南部的山上,依地势建起了文博苑,里面收藏了大量佛像、佛教方面的书画等。那年,他携带几件藏品,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鉴宝栏目,在当地引发热议。
我最佩服他的,不是他办企业,也不是收藏,而是他在不惑之年写出了《岁月》这本书。
作者的老家,在本地西北部一个乡镇上。本书以回忆录的形式,记叙了他家乡的物、家乡事、家乡的人,记叙了他参加工作后的经历,记叙了他这些年来的所思所想。
由于年代的局限,老窦没上过几年学。能写出这样一本书,就足以引起人们的好奇和想象了。
掩卷琢磨,其实写书也没有太多的神秘。做到这5点,你也能写本回忆录。
01叙述实话实说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年青人,很想学习写作,但整天为不知道怎么写发愁。于是,他去请教一位知名的老作家,问:“老师,我写不出来怎么办?”
老作家反问他:“你会说话吗?”
年青人回答:“会啊。说话谁还不会?”
老作家接着说:“你去找个录音机,先把你说的话录下来,再转换成文字就行了。”
青年人恍然大悟,原来写作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实话实说啊。
《岁月》这本书里,作者写的全是他自己经历的事,作者用“实话实说”的手法表现了出来。从书中不难看出,作者写童年记忆、走向成年和发生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几件事,绝没有文过饰非的地方。
正如作者在“自序”里说的那样:“吃力地一点一点地写,朴朴实实地如实记录,不做作,不修饰(也不会修饰)。”
02抒发真情实感
《岁月》全书洋溢着作者对生他养他的故乡的眷恋和热爱,对已故母亲的热爱。“童年记忆”篇中,作者写了十几篇与母亲相关的回忆文章。在日常琐事的描写中,母子深情跃然纸上。
写母亲摊煎饼,作者在叙述了母亲摊煎饼的的情形后,写道:“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我仍然爱吃煎饼卷大葱和烧地瓜,因为这些饭食里存留着我对母亲的亲切记忆。这些记忆将温暖我一生。”
03写熟悉人和物,写具体的事
书中小时候走亲戚的一些情节,写的很具体,也很实在,都是作者自己办的事,当然也是作者最熟悉的事。“家乡的民俗趣事”部分,作者写了当地农村流行的一些活动,如些闹洞房、唱大戏等,叙述过程中,作者把自己置身其中,写的具体生动。
04要有给人启迪的东西
读者能从作者的讲述中,感受到作者的爱憎分明的立场和观点。有时一句感言,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在“五车芝麻”的结尾,作者是这样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在“供穷神”中,作者写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不要只朝着一个方向努力,转变一下思路,效果可能会好些。”
05要下苦功夫
任何事情,没有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写作也是这样。
据介绍,作者写这本书时,白天忙完公司里的事情,晚饭后稍加休息就抓紧写,早上起床接着写,躺下睡觉忽然想起什么,马上爬起来再写。
如作者所说的“三个半月如一日,不敢稍有懈怠”。
这种废寝忘食的写作状态,是值得每一位初学写作的人学习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