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带我环游世界,走过世间每一个角落,欣赏世间最美的风景;她带我穿越时空,阅览人间百态,笑看云卷云舒,引导我悲天悯人,向阳生长;她带我品尝人生百味,感知泛舟采莲、吟诗赏菊、煮酒赏雪的诗意生活……千帆阅尽,她依然伴我左右,成就更好的我。
我与文学的缘分像极了从小结识的她,年少喜欢而不自知,兜兜转转大半生,蓦然回首,才发现她是滋养我、温暖我,伴我一生的挚爱。
我从小喜欢看书,没有缘由,是自然而然地喜欢。最初,我在市集摆书摊的老爷爷那里看小人书。我看书不挑,神话的、战争的、历史的,我都可以废寝忘食地坐着看一天。后来,父亲单位的图书室成了我的书柜。我看《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话》;看《红楼梦》《三国演义》;也看《暴风骤雨》《小二黑结婚》,初中后会偷偷借金庸和古龙的书来看,也学着在小本子上写诗填词。那时我没有过多的想法,只是感觉一个人静静地看书,心底会涌现莫名的欢喜,沉浸在书中自由自在。大学期间,图书馆丰富的藏书让我如获至宝。我就像一棵移植到沃土的小树苗,拼命吸取着书中的养分,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也会将彼时的心情或读书心得写成文字。虽然那些“为赋新诗强说愁”的文字羞于见人,一直藏在抽屉最深处的小本子里,但那些年读过的书籍,写过的文字,让我内心阳光充裕,对生活感到称心如意而自得其乐。
可年少时,我根本意识不到她对于我人生的重要意义,幼稚地以为她只是我闲暇时可有可无的爱好,司法才是我坚定不移追逐的梦想。当她与梦想冲突时,我总会轻易地选择放弃她,追逐梦想。
第一次放弃她是在高三时。我和母亲在新华书店买完辅导书,我在书架上看见了那套心仪已久的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宋诗词鉴赏辞典》,赶紧抽出一册翻阅。旁边的母亲问我,这本书对你学习有帮助吗?我捧着书想了想,觉得她对我即将迎来的高考的确没有多大帮助,然后转身把书放回到书架。
挤过了高考的独木桥,我选择了重新与她为伴,度过了怡然自得的大学时光。参加工作的最初几年,我还能保持着每晚阅读的习惯,偶尔会写些小豆腐块发表在《襄阳日报》或《襄阳晚报》上。但不知从何时起,我的手边只有各种各样的专业技能书籍,写文章也是任务性的文字和工作性的总结。偶尔写点小文还被妹妹嘲笑,说我写什么都像在写公文,毫无生气。那套《唐宋诗词鉴赏辞典》,同学在我过生日时作为礼物送给了我,可我却鲜少打开,大部分时间都和“无用”的闲书一起放在书柜里,被我遗忘在角落,慢慢蒙上尘灰。
再次放弃她的那段岁月,我不断学习有用的技能。我坚持不懈,通过了司法考试,取得了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当初的梦想离我一步之遥。生活越来越好,却没有如期变得更美,因为曾经被她滋养得丰盈、柔软的心田逐渐干枯,那些原本内置于文学的感知能力也逐渐消失,我再难用心感知到人生的美好。我习惯了漠视日落日出、水去云回,被拘役于这个工具化的世界里出不来;我习惯了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即便亲临胜景,也无法有发自肺腑的感怀。生活对我而言,更像是一张张试卷,一切都有标准化的答案,达不到标准让我焦虑不安,痛苦自责。我对生活失去了原有的热爱和享受,一切似乎都是无趣的、痛苦的,没有什么可以让我追求,没有什么可以让我愉悦。
后来,我的生活里开始重新有了她的身影,那些曾经喜爱的书依旧温暖我,那些曾经囫囵吞枣的书让我重获感悟,那些初次见面的书给予我惊喜。不知不觉中,我又能怀着一颗柔软的心看待世间一切,又能感受到“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的快乐,享受“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诗意,领悟“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同时,在亲朋好友的鼓励下,我拿起久违的笔开始记录身边的故事,用文字分享快乐,倾诉苦闷,探寻生活,表达感悟。虽然我写的文字并不优美,甚至糟糕,但这又何妨?这是当下的我留给未来我的礼物,是专属于自己的一段美好记忆,也是我与自己、与生活、与命运和解的方式,我自乐其中。
在某个独自一人看书喝茶的瞬间,我豁然开朗——努力改变了这么多年,我终究还是那个喜欢蹲在角落里看书的小女孩,她始终是我最初的和最终的爱恋。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她与过去无异,我却已经不再年轻。幸好,她已回到我身边,让我的世界重新充满缤纷色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