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留言:“我怎么感觉找不到主题“。这样的感觉都是正常的,如何让日常变成主题。首先要有觉知,那么怎么才能觉知。从觉知行为开始练习。就是说,你知道在做什么,没有抱怨,埋怨等情绪。
比如早起,日常是7点,改为5点。7点是顺应惰性,5点是有意识而为之。每当无所事事的就想拿起手机,那么当意识到痴迷于手机容易失去专注力,那么要有意识的控制。
当在行为上觉知,就会在感受上觉知。一段文字的触动,一个情绪起伏都会成为主题,把触动的根源,为什么情绪起伏写出来。就像剥洋葱,需要一层层剥掉,剥掉一层,看问题就会深入一层。
开始写知道的事,开始相信自己想法和感受,不去顾盼自己身外的事物。写桌面上的茶杯,蓝色的,上面围着绿色围巾的白色小熊正在说“Hi”。
茶杯的旁边放着孩子的书,书的下面压着娜塔丽戈德堡的《写出我心》。你可以从书中找灵感,可以通过书籍打开思考的限制。写作是输出,读书是输入,这样才会平衡。
只输入,没输出,不会和作者进行灵魂上的交流;只输出,没输入,不会长久。任何作家在写出优秀的作品之前,一定经过大量的阅读。然后结合自己的经历,变成触动人心的文字。
当实在写不下去了,学会插入名言名句,把对名言名句的思考延伸出去。用我记得开头,就像现在。
我记得娜塔丽戈德堡说过:初始的意念藏着巨大的能量,呈现心灵对某件事物灵光一闪的最初反应。但内在的潜意识压抑往往会抑制它们,我们因而生活在第二手,第三手想法的世界里;思索再思索,再三地远离了和初始灵光的直接联系。
写作就是要把初始灵光写下来,而不是基于恐惧,难为情,礼貌去修饰它们。我生气了,就写生气,我悲伤就写悲伤。写的过程中眼泪可能止不住的流,没有关系,不要停下。这都是内心真实的呈现。
当越来越直接,就会越来越开放。内外有了同一,我能感受情绪的浮起,源头,不再让它压抑,压抑的情绪总会在某天爆发。我用文字把它释放,纸张是最有耐心。它不会批评你,也不会埋怨你。
你有写出世界最烂文章的自由,开始的时候有批评。你会很难受,那就把批评时的难受写下来。当你不再在意批评,那么就不会再去寻找认同。
别人的评价不再影响你,只是用手写我心,用心感受一切。当觉得空虚,浮躁,烦躁,暴躁,那是没有了自己的思考,依赖于碎片化信息,视频一个一个的刷屏。但总也静不下来。
你要知道,静心需要沉淀,混浊的水杯,放在那里,不去打搅,才会变清。同样的道理,只有坐下,不管此时脑中有什么,写出来,从今天写到童年,再从童年写回来。这个过程就是沉淀的过程,你会变得清明。
我也有找不到主题时候,如何去做?
1、 写读后感
2、 看TED演讲
3、 做以前没做过的事情。骑行,做视频演讲,跑步,早起,这些会带来不同的感受
4、 最初的记忆
5、 情绪的根源
6、 性格由来
7、 门前的小溪
8、 迁怒的行程
9、 原生态家庭教育
10、感受爱和表达爱是不同的
11、从一句名言名句开始,把理解写下来
12、如何搜集主题
当有了好奇,生活中一切都会变成题材。只需要不断的练习,练习。每一天都能写出优美的文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