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最后的夜晚》在戛纳电影节和金马电影节上受到很大程度关注,观众和媒体不知道犯什么神经,之前许多文艺片也曾在国际电影节上亮相,却没有引起这么大的围观,唯独毕赣得到了大众娱乐的垂青。
在未上映前,有各类综艺对毕赣发出邀请,做了很多宣发,上映时电影院又将此片放在十分醒目的位置,以至于放映当天就创下巨额票房,这对文艺片来说,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观众买票属自作自受
许多观众看完一脸懵逼,大怒自己被欺上当,花了钱买了部没看懂的电影,还不能退货,许多人心里憋屈,在豆瓣放大声量吐槽。
但我想说的是,这部电影不是儿童拍的,儿童可能会左右拼凑,弄个不知所谓的东西出来,但毕赣是个成年人。他会如某些网友说的那样,弄个自己都搞不明白的东西给大家看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毕竟戛纳影展和金马影展都不是白痴,那些在国外排队抢票的观众也不是白痴。
毕赣从来没有拉观众进影院去看,只是做了一次不同于其他艺术片的过分宣传。观众买票前不去了解毕赣导演风格,只知道跟风,完全没有自己的喜好追求,看了一部不属于自己的片子,能怨谁?
豆瓣恶评如潮,毕赣自作自受
《地球最后的夜晚》是一朵奇葩,之前像贾樟柯这些文艺导演也在综艺上做宣传,但都没有《地球最后的夜晚》来得声势浩荡。
大陆娱乐事业似乎要脱离抖音类的低俗内容,开始走向文雅方向,与此同时,带动着一票观众也跟随媒体脚步附庸风雅。结果这些人到电影院一看,瞬间掉入冰坑。习惯了好莱坞式的叙事蒙太奇,冗长的镜头和回忆、梦境、现实无间切换的故事画面,让很多人感到了晕眩。
毕赣做宣发没问题,但是过度宣发会导致这部小众文艺片的评分拉低,豆瓣出现恶评如潮就是毕赣应该付出的代价,属自作自受。可以想象刚刚上映的那天,毕赣看到这么多观众很兴奋,但观众看到懵逼的电影很反抗。
票钱不能白花,细细琢磨收获很大
既然很多观众买了票,也不能白花钱。既来之则安之,不妨细细琢磨一下这部电影,我想你会收获很大。
电影其实结构很简单,一共分为三段剧情,回忆十二年前和万绮雯相恋、十二年后在凯里寻找万绮雯以及电影院里的梦境。
毕赣对剪辑疏忽,让这部电影变得晦涩。看完这部电影,我的想法是,只要在三段剧情的切换间加些剪辑特效或者说明字幕会让电影显得更清楚一些。否则粗暴地切换场景,很容易摸不着头脑。
一部电影观众看不懂,我想责任不应该由观众来承担。毕竟导演拍电影是给观众看的,如果自我欣赏,那没话说,给别人看,别人看不懂,那不就是导演的问题吗?何况一部电影评判其好坏有个很重要的前提,首先要让大家看明白了。
所以说,这部电影的毛病不在长镜头,而是在剪辑。
长镜头的视觉盛宴
如果说这部电影的长镜头观众都受不了,那么文青吐槽这类观众审美,没啥可争辩的。而且欣赏一部电影,如果不能欣赏长镜头,这不是导演的损失,而是观众的审美损失。
日本电影之所以牛叉,很大程度上是长镜头产生的美感折服观众,代表性人物就是小津安二郎。台湾的侯孝贤、杨德昌等人,受到小津影响极大。
故事其实很精彩
故事其实很精彩,而且最后的梦境给了许多人悬念。相信看明白这部电影的人对梦境各有自己的理解。那么,我来谈谈我对这部电影的看法。
其实电影开始,就对这部电影的故事定调了。
罗纮武说,,“只要看到她,我就知道肯定又是在梦里面”,而“一旦知道自己在梦里面,就会像游魂一样”,甚至还会飘起来。
这段话表明,罗纮武生命中有这样一个女孩,她已经错过,或者今生无缘。罗纮武自己一直耿耿于怀,于是,这个女孩经常出现在他的梦里。逐渐地他在梦里有了这样的意识,只要看到女孩儿,他就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在做梦。
这段话也为后面的梦境做了铺垫,当他看到凯珍和万绮雯长的一模一样,他立刻明白自己是在做梦,于是他对凯珍说,自己可以飞起来。全片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都在围绕万绮雯探讨。
电影前面部分讲他和万绮雯的爱情故事,以及十二年后因为父亲的丧事回到凯里,根据钟表里的照片线索寻找万绮雯,后半段在陈述一个梦境。
梦境中罗纮武遇到一个男孩儿,这个男孩许多人认为是白猫小时候,但我觉着男孩更像是罗纮武自己。男孩在电影里问了亲女人的感觉,以及他喜欢的女人美不美,这些特质都有罗纮武的影子。可能罗纮武还未接触过女人时,有过一段性压抑,万绮雯使他的身体得到解放。
之后罗纮武又遇到了红发女子要携男子私奔,但男子不愿意,他用枪逼这个男子,这段他走的时候哭了。看的时候,很像《大话西游》中最后孙悟空离开的身影。在罗纮武的生命里,他曾经因为错过万绮雯而后悔一生,所以他不允许别人错过了。
最后,他遇到了万绮雯,做了些浪漫的事情。
毕赣形成了自己的文艺风格
青黄的色调,暗黑的环境,淅淅沥沥的雨意,一阵阵的沉默喘气,语言平铺直叙毫无波澜,这些似乎成为了文艺片固有特质。这部电影中,毕赣将王家卫和侯孝贤的风格结合了起来,成就了他自己。
如果毕赣能够把“讲故事”好好反省,相信未来能给大家带来惊艳之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