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个月开发,管家移动办公APP-小城云管家顺利上线了,这是一款工具性的产品,涉及房产中介的日常工作。截止到目前,已经进行了一次大改版,两次小迭代。除了buge修复,还有一些新需求上线。
判断一款产品是不是好,依据有很多种,不是唯一的。针对工具性产品我有一条设计的心得——高效。
用户懒得思考,只要机械的选择就好。所以我尽量用选择框,设置好内容,不做输入框。
用户喜欢简单,所以我进行信息分类,页面设计越少越好。
用户想要速度,所以我进行业务梳理,复杂页面进行拆分剥离,入口明显,操作简单。
这样的需求要求我在设计某个功能,某个页面,某个弹窗,甚至某个按钮的时候,都要考虑这个功能是不是用户需要的?用户学习的成本是不是低?关键信息用词是不是准确?
有了一定项目经验,你也会潜移默化的把这种设计理念融入的你的产品设计中。
总结一下我在整个产品0-1及迭代过程中踩过的坑。分析一下产品需求分析对于产品经理的重要性!
1
经验不足
工具性产品因涉及到具体的行业和业务知识,如托管、空置时间、空置期、付款方式,物业交割等名称,因此要求产品人员具备较深的业务背景知识。
刚入行的产品新人,往往会因业务经验不足导致需求分析无从下手;首先不要灰心,成长需要一个过程,可以先尝试不涉及太多行业知识的需求进行入手,然后要做的是多请教、多学习积累行业经验。
为此自己也当了好多次房客,真正体验线下中介人员是如何带客户看房,以及看房之后的工作流程,这些体验真正让我体会到客户找房的需求(房源信息真实性,中介及时跟进,看房体验评价),中介带客户看房的需求(客源信息记录,看房记录,跟进提醒)
整个客户带看流程如下:(看页面思考逻辑)
2
思维逻辑不够严谨
思维逻辑不够严谨主要体现在需求的分析和撰写上,这种情况通常是考虑不到位或者不够全面造成的。
其实产品人员很难保证说自己做的需求分析是绝对严谨的,但是我们能做的是尽量的严谨,注重细节多思考、多总结各种可能性,逐渐提升自己的思维严谨度。
这次改版上线测出的buge高达200多处,涉及我的问题主要一些页面表达不清,开发人员理解错误。ios、安卓两端,页面不一致。花费了大量时间来修复、测试、验收。
3
眉毛胡子一把抓
出现这样情况往往是没有做深入的需求分析和评估引起的,分析不够则判断需求是否合理困难,不会做减法;缺少需求评估则缺少实现合理需求的优先级排序。
这是年前设计管理后台,开发到一半,年后放弃了,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时间资源。
避免该类的情况发生的方法是需求分析和需求评估。下篇文章详细整理,敬请期待。关注个人微信公众号:时光遇见生活
4
不加思考,全盘接受领导安排需求
领导提出的需求不一定全是合理的,产品人员要把控好每个需求,面对不合理的需求,要敢于提出来,多思考为什么会提出这样需求,这样才能在共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沟通。
当然,这个时候你要有自己的理解。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产品经理优秀的表达能力这个时候就能帮到你。
5
不加思考,完全照搬需求
很多时候,从竞品照搬需求貌似是一个省心省力的工作,但是若是不加思考的完全照搬则是一个不明智的做法,照搬的需求可能不一定适合产品的定位或者不是在本版本实现,这里本人想提的是一定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过手的每个需求都是经过深度思考的。
我们的竞品是自如,蛋壳,蘑菇租房等,我的手机里至少装了30个租房类APP,工具性的产品封闭性强,APP很少。仅有就是房天下的租房帮,自如的自如管家,水滴管家的房东助手,好公寓等。
这些工具性APP,能够给我提供设计的根据,仅做参考,因为每个产品业务不同,逻辑也就不一样,例如:自如的管家分收房管家,和出房管家,APP分开独立的,并且房产托管资金全部由公司出资,利益分成比例和我们公司的明显不一样。房东助手是面向所以的房主使用的。
6
PM自己创造需求,却不验证
很多时候,产品人会头脑风暴产生需求,很多令用户眼前的一亮的功能就是来源此,但是该类需求一定要做可用性测试快速验证是否合理,避免出现闭门造成的情况。
在做物业交割的时候我犯过一个大错误,只是简单的把线下的操作搬到线上来,手机页面比较小,信息多,操作反而更繁琐,还好在需求评审的时候,伙伴们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和中介人员沟通,产品得到改正、优化了操作流程。
回想在整个产品设计阶段,提到最多的词就是用户需求(用户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执行什么操作,得到什么结果)。
我们回到设计的开始,针对某个功能,在工作中我们会收集到很多需求,有领导提出来的,有真实用户的反馈的、有自己的主观判断的...哪些是迫切要做的,哪些是可以暂缓,哪些是不需要的,这个时候就会考验产品经理的基本功——产品需求分析的能力。
一个好的产品是能高效的解决用户问题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需求。是需求决定了流程和页面,流程和页面决定了交互。
由此可见产品需求的重要性。
而对于一些刚入门的产品经理,通常以上来就会沉浸在页面实现中,而没有理清楚需求,本末倒置。还有一些产品经理,是面向老板设计产品,老板说我要这个我要那个,就忙不及的去按照老板的想法做,而不顾自己手中所有的开发资源和用户的需求。
这样做出来的产品往往是没有人会使用的。 产品在日常的工作中所有的核心都是围绕需求展开的,而需求往往来自于各个方面,一个好的产品应该是各个方面需求综合作用的产物。
我也在产品社区搜索关于需求分析的相关的文章,不是很多,主要原因是产品经理在工作中很少把需求分析当成规范性的操作流程,通常都是在脑海里直接判断需求,而且在绝大多数的公司里,也没有规范的需求分析标准,常常都是由诸多因素直接影响并决定了需求。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是职业属性决定的,问题出现了就要快速解决,工作带有很多主观性因素,产品常来背锅的梗由此而来。
一个产品在不同阶段需求的来源侧重有所不同。在产品初始阶段,主要的需求由产品经理来策划,需求的类型更多地偏向功能类需求,当然这些功能需要向直属领导汇报。目标是做出一个可用的产品;在成熟阶段需要兼听来自不同部门的同事、客户、用户的反馈,需求的类型偏向于运营类、设计类需求,目标是做出一个易用甚至好用的产品。
产品需求分析是在需求产生之后、产品实施之前的一个中间环节,它有很多工作是和产品设计重叠的,因为绝大多数的情况下,需求分析和决策在设计的过程中就直接完成了,所以需求分析的工作往往出现在产品迭代过程中。新产品进入迭代周期之后,会收到各个方面的需求反馈,这个时间就会出现很多需求,因此就需要对需求进行分析和判断,决定需要实施的需求。
需求分析并决策是一个很快速的流程,特别创业型公司,不会将太多精力放在需求分析上,而是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就直接对需求进行了分析并决策,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其他工作人员的闲置。在大公司或者产品拥有众多决策对象的时候才会细化并单独进行需求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大致的对产品需求分析在产品设计中的位置及其重要性有了基本认知。然而关于:
如何做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的本质是什么?
需求分析的角度和方法有哪些?
产品经理如何提升需求分析的能力?
产品经理如何进行需求管理?
将在下文中详细介绍。关注公众号:时光遇见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