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篇微博,让我对距离不久将要从事的法律事业有一些担忧:
“背景:法本,五院四系的法硕,律师执业六年。
心事:一 执业六年来办理了很多的刑事案件,除了危害公共安全的没办过,几乎都办理过,刑事案件很熟练,但是遗憾的是案源越来越少,刑事案件的当事人没有人回头找过我,没有回头客,出于吃饭的考虑也想进入民商领域办案了,真吃不饱。
二、案源问题是最大的心事。也尝试过去企业宣讲,也使用自媒体运营了六年公众号没收上案子,也想通过做新的业务去拓展案源但都不理想,最担心的案源问题有什么办法破解呢?难道是自己的脸太年轻了,当事人不信赖吗?为啥咨询后的案子都跑了,案源到底在哪里?
欢迎支招。”
阅后,虽然内心尝试积极鼓起自信与不行就躺平的念头,可无法回避的是这确实代表了很多进入法律行业不久的法律人和观望者。毕竟对于一名法律人,能够进入法院或者检察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鼓励个人利用社交软件、知识分享、音视频网站等新型平台就业创业,促进灵活就业、副业创新。此外,去年七月多部委连续出台文件,要求加强对平台零工权益的保护,例如……保护。
最后,根据今年年初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经达到了2亿人左右。灵活就业涵盖的不仅是家政工、餐饮服务员等传统服务行业的零工,还有新业态工种如众包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游戏代练等平台零工。
综上,在大的经济环境不断内卷又不愿意进“厂”的未就业人员,已经占据比较大的人口比例。通俗的说,如果你身边有朋友有一份能够坐班且收入过的去的工作,他(她)便可以值得被敬佩与羡慕。
所以作为大部分未就业者的普通人,该如何妥处内心的就业恐慌与根本信心呢?
笔者并没有资格去对别人指点江山,从大学毕业到如今只有为数不多的工作年限。然“开卷有益”,想简单的说一下内心浅陋的想法。
只有一句话,要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信心、理想与信仰。
“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的这句台词堪称经典。生活不如意十有八九,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太难了”、举步维艰。撒切尔夫人说,一个人的习惯塑造他的行为、行为塑造性格、性格则塑造你的命运。古人云“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所表述的都是作为原本渺小的个体,你所能把握的只有你自己能把握的事,比如思想、行为、心态、努力,至于是否有好的归宿——“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故信心即“亮剑精神”是一个人处世的第一法则。
无法想象电影中身患鼻喉癌的老年叶问在面对年富力强的美国海军特战队军官挑衅时内心是多么的坚定、无法看见晚清外交官曽纪泽面对气势汹汹的沙俄是如何勇敢的要回了国家丢失的领土、无法理解黄继光、董存瑞、刘胡兰等千千万万革命烈士面对黑暗强大的敌人是如何毫不犹豫的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他们的坚定、勇敢、坚毅,源于他们内心的信仰,而对光明与理想一定到来的信心,决定了他们面对惨淡人生、淋漓鲜血时如此的从容不迫、仿若天神。
想想孔子、老子、孟子所处战乱的时代;想想王阳明面对叛乱已至眉尖时的处境;想想曾国藩面对太平天国军三次跳水自杀但最终取胜、面对满人统治者猜忌然最终使自己和族人明哲保身。这些被称为“圣人”或者“半圣人”的人,并非天生社会的强者,他们面临的环境远远比你我所面临的处境更加艰险。同样作为人,支撑他们的是理想与信念,是对自己“敲山震虎”能够改变不公世界力量的绝对自信。同样是第一次来到这个世界第一次活,同样有血有肉有脑有心,为何我们总是在面对一点点的困难时便摇摇欲坠、自我怀疑?
我们每一位从过去无数杀戮天灾存活至今的人都是如此幸运,这是先人们用他们的智慧、鲜血甚至生命为我们换来的这一切可以喘息的机会与空间。被称为“国父”的孙中山穷极一生努力未实现三民主义却战至临死之时;周总理少时立誓“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伟大领袖毛主席更是用“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样的诗词寄托每一位中国人挺起腰杆活出风采。故,失败的理由千千万,成功的信念只源于,你是否真正相信自己可以为这个世界创造一片更美的天空,无论逆境顺境、绝境。
理论结合实线、知行合一。每天生活的点滴都是每个人每时每刻的修行。天黑了总会亮,你看,无论黑夜多么黑,太阳总会从东方升起——总有如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终究成就了他们平凡又不平凡的一生。
so,就业前景怎样关我鸟事。准备,等待。一个拥有信心、理想、信仰的人,终究拥有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