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讲写作:
一篇文章算不算好文章,有没有让人眼前一亮又朗朗上口的金句很重要,一个写作者是不是有真水平,能不能把金句信手拈来很重要。
什么才是金句?概括必须简练有力,表达必须生动形象,思想上有独到见解,语气上能气贯长虹。
那么我们写文章时,“金句”怎么来的呢?介绍4种主要方法。
1源于实践,高于实践
各类文献和讲话,经常可以看到此类金句,比如“枪杆子里出政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有市场”。这一类金句因为贴近实践,所以表达直白,话风灵动,观点直率,发人深省。透过这些金句不难发现,如何让表达既接地气又有思想内涵,答案就在于“实践”二字上。这就需要用最接地气的意象讲最通俗的话,传递最深刻的道理。本层意思与上一点的概括提炼是一脉相承的。
2来自改编化用
以被无数次使用的“茫茫九脉流中国,纵横当有凌云笔”为例,这个金句最早出现在2007年的任仲平文章《走好全国一盘棋——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前半句化用自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中的“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后半句则化用自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一》中的“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化用的技法比较常见,尤其是在诗词创作中,从典故到意象,皆可随心化用。比如“明月”和“酒”这两个意象,青莲居士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到了东坡居士那里,便成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古汉语里的化用手法,甚是还引申出一门学问,注释考据学,专门为一些意象和典故追根溯源。
改编的变种,是串联,不同意象组合起来生成新的意象。案例文章中“先有数典忘祖,后有祸起萧墙”一句,将两个并不相关的成语组合起来使用,烘托出忘记历史会滋生祸端的观点,让文章的文气别有一番韵味。
化用归化用,高明的化用应有思想增量在其中。如果只是拿来主义,简单地改个字词就变成自己的,与抄袭洗稿无异。
3用好暗喻、类比等修辞手法
比如“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打铁还需自身硬”“像石榴籽那样紧抱在一起”。斌老师念书时脑袋不开窍,对语文学习重视不够,留下欠账。如今从事言论工作,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领悟到语文学习的至关重要,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感佩汉语文字的博大精深。从组词造句开始,掌握好作文技法,看上去像是学生时代的基本功要求,其实更是任何文章写作中最高深的内功心法。
4来自概括提炼
评论毕竟是观点性文章,必须敢于下定义、善于给判断、精于做描述。本文中出现的“崇尚英雄才会诞生英雄,争做英雄才会英雄辈出”“行程万里,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最动人的乐章”“先有数典忘祖,后有祸起萧墙”“没有革命英雄主义成就不了英雄军队,没有英雄气质塑造不出英雄国家”等,都属于概括。通常来说,这类句子简洁而有力,不求矫作美颜但求思想深刻。
关于写作,最后送大家一句话,“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就从现在开始吧,不要再犹豫了!!!
感谢关注!
感谢分享!
感谢点赞!
作者:老街讲写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