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演员,还是做自己?

作者: 马烈视界 | 来源:发表于2018-02-24 16:26 被阅读0次

我最近几年没有回家过年,随着正月初七的返工上班,春节气氛在感受之中也渐渐消弭。

春节不回家,不算是我的主动选择,有人对此感到羡慕,并表示“过节比上班还累,明年我也不回去了”。回家过节,最让都市年轻人感到疲累的常常是在七大姑八大姨间的走动。

亲戚之间相互走动,是传统节日里的习俗,怎么就让很多大好青年们疲累了呢?我想到了一个词,或许足够解释——角色。

过节回家,在亲戚间走动,我们不得不扮演起已经很久没有扮演的角色——血缘晚辈/平辈/长辈。这个角色就像一个不合身的衣服,它不是我们自己订做的,而是外部环境“诺,给你”的。我们穿着不怎么舒服,可就是不能把它给扯了。

在亲戚之间,我们会穿一种角色的外衣;返工职场后,何尝不是穿起另一套衣服?在形形色色的场景里,我们穿着各式各样的角色衣服,有的合身,有的别扭——角色,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懒惰的大脑

人们日常角色的扮演,和演员如出一辙——在这个剧里还是乾隆爷,到另一个剧里就变成了纪晓岚。人在不同的场景里,角色也完全不同,可能在家庭里“人家还是个宝宝”,到职场里就摇身一变成为强人。角色扮演不是个人特质,而是人类普遍共性。

对于人的共性,我喜欢在进化里找原因。而进化有个最根本的前提假设,就是求存。我认为,我们之所以扮演各类角色,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生存。从这个角度在看人的角色化,就很有意思了。

我们通常认为,人类爱智求真。这放在进化论里可能并不那么正确,或者说并不彻底——人的大脑,并不为求真而进化,它的进化脱离不了进化的根本前提,求存。我们分析一下就显而易见:

眼:我们眼睛接收光信号,在经过人的大脑后被简化并加工,形成彩色的景象——简化到我们生存需要的程度就够了,大脑不会为了求真而全盘处理光信号

耳:我们耳朵接收声波震动,在经过人的大脑后被简化并加工,形成我们所认知的声音——简化到我们生存需要的程度就够了,大脑不会为了求真而全盘处理声波震动

其他如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说白了,大脑是个认知吝啬鬼,能不多出一份力,就不多出。带着这个结论,回归到我们所谈的角色,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是复杂的,不同场景下的人际关系对我们有不同的作用,同时这些关系本身也对我们有着不同的要求。大脑说,哎呀,这太复杂了,让我给你简化简化吧!于是,角色便诞生了。

角色,是人们对人际关系的一种简化,它包含了两个方面

自己在关系场景中的诉求

关系场景对自己的约束

更大程度上,后者决定了角色的类型,甚至可以说没有关系场景的压力,角色就不会形成。关系场景对我们的约束,让我们明白自己能够在其中获得什么,以及自己如何应对该场景对自己的要求。从社会角度看,社会对某些位置的人也产生角色化认知。这种认知会形成一种压力,约束着在这个位置上的人。因此,在职场我们不会“哎呀,人家还是个宝宝呢”,在家中我们也不必“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

我要做我自己

正如文章开头所讲,有些角色就如同不合身的衣服,自己穿起来特别拧巴、不舒服。于是,面对这种不舒服,有人呐喊“我不要做演员”“我要做我自己”。

这种拧巴、不舒服,是有原因的,主要原因是

角色化的要求和自己所认为的自我特性不符

如果一个角色,和自己所认知的自我特性相符,那么在这个角色里我们就如鱼得水,充满幸福感。于是在谈及爱情时,我们有这样浪漫的诗:

I love you

Not only for what you are

But for what I am

When I am with you

我爱你

不光因为你的样子

还因为

和你在一起时

我的样子

我们甚至渴望,在任何关系场景里,我们都能像这浪漫的诗,“做我自己”。

Don’t be naive

别太天真了。

角色的存在离不开压力,当你扮演一个角色时,往往不是因为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的感受怎样才去扮演,而是因为上司要求你这样、社会习俗要求你这样,而违反的后果你并不想承担。更直接的的讲,当你不爽也要这么做时,是因为你自己的感受,以及你是什么样的人,相对而言都不重要。

Don’t be despairing

也不要绝望。

其实,当我们谈“我要做我自己”时,那个“自己”并不像感觉中那般清晰、坚固;当我们穿起角色的外衣时,那件衣服也不是毫无弹性。我们可以提升一个维度的视角去观察二者,进而作为一个调解者去协调二者:

认认真真反思:“自己”到底是什么?真的那么重要吗?

进一步你可能发现,所谓“自己”,在面临选择时,就是自己所看重的东西,以及他们的优先级

优先级不清楚,一团乱麻,情绪自然主导

遇到冲突,要理清优先级:哪个更重要?

自己所担任的角色,它最重要的诉求是什么?是否和自己最重要的东西冲突?

若确实有根本冲突,这角色不干也罢;若没有冲突,再去看“自己”和“角色”的次要诉求

多数情况下,二者并不完全冲突,我们需要做取舍

做演员,还是做自己?成熟的人不偏执一端,他们借此省察价值观念,并做出取舍。


 奥卡姆的刀 

你原本以为重要的东西,也许并没有你想象中重要。取舍关头,才是拷问自己的时刻。

相关文章

  • 做演员,还是做自己?

    我最近几年没有回家过年,随着正月初七的返工上班,春节气氛在感受之中也渐渐消弭。 春节不回家,不算是我的主动选择,有...

  • 做观众还是做演员?|修身

    1.反思 :今天早上练瑜伽的时候第一次体会到了头脑里念头不断,并进入念头中跟着反复延展想象纠结,自己脾的受伤。忧思...

  • 做自己的演员

    我们很多人确实不能保证每天都正能量满满,每天都开开心心,因为生活有各种各样的困难,才需要我们拥有一双会发现美好的眼...

  • 做自己,还是做罐头?

    大学快毕业的时候,好友慧慧一心一意地准备公务员考试,我嘴上不说,心里其实挺不能接受的,一个清新高雅的文艺青年,干嘛...

  • 做自己,还是做罐头?

    这是我的第一篇文章,也许该说说初心。 某天在咖啡馆,阿树老师(曾经连续36个月蝉联新东方的销售冠军)问了我一个问题...

  • 做影子还是做自己?

    看到《影》这个名字,确实对电影内容增添了几分兴趣,朋友也给我推荐这部电影,恰好10月份计划要看3部电影,在网上看了...

  • 《做自己,还是做罐头?》

    朔州方糖第1期第5 场《做自己,还是做罐头?》在姐妹们满满的感动、互福中缓缓结束。终于我尝到了想要的方糖味道...

  • 自己做还是别人做

    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致,每一项工作都有更专业的人来做,你只需花费金钱就可以了。 记得小时候,家里的各种家具,电器,工...

  • “做自己”还是“做自我”

    “做自己”还是“做自我” 我们常说要“做自己”,但到底什么叫“做自己”? 很多人以为的“做自己”其实是在“做自我”...

  • 做妈妈还是做自己

    每每想起自己第一当妈妈的感受,我都感谢现在这个努力的自己。 第一次当妈妈的时候,我买了一堆的书,关于孕妇期间应该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做演员,还是做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gtc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