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这样一类人:处处为别人着想,宁愿委屈自己,也从不主动拒绝;即便偶尔想说“不”,也会因为内疚而妥协……熟悉不?你身边一定有这样的人,又或许你就是其中一个。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好人”,心理学上有个专门的概念,把这类人叫作“圣母型人格”。在外人看来,这种人很热心、值得信任;但真正的痛苦,恐怕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如何才能摆脱“老好人”标签,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呢?今天每日精进介绍这本书,来帮老好人支支招——《可爱的诅咒》,作者:【英】雅基·马森 。
学会拒绝,是对自己最大的尊重首先明确一点:好人,不等于老好人。表面上,这两种人都表现出热心肠、乐于助人的特质,很容易迷惑人,但两者的内心世界完全不同。好人有自己的底线,不会为了讨好别人而违背内心。而老好人则:① 害怕冲突,担心因为拒绝而被讨厌;② 缺乏自我意识,希望通过讨好别人得到表扬。老好人这两种心理特征,很容易让他们陷入恶性循环。一方面,他们想让所有人都满意,总是压抑自己的情绪,长此以往可能产生抑郁等心理疾病;另一方面,他们总是活在别人的期望中,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老好人的性格是怎么形成的呢?其实主要和童年经历有关。
一方面,源于家长从小给孩子灌输的绝对的价值判断。很多观念可能并不合理,但孩子已经习惯了服从,长大后还会凭本能去遵守。比如作者从小被要求任何时候都要坚强,长大后即便骨折,也不愿去医院。
另一方面,源于孩子原始的自我保护。面对复杂世界,孩子常常因为无法理解而陷入恐惧。为了增加自己的掌控感,他们会给身边的事一个解释。但是,这种解释很可能是错的。你身边一定有这样的孩子——父母闹离婚,孩子没办法,就会想“都是我不够乖。只要我听话,他们就不会分开”。久而久之,这种性格也就养成了。
怎样摆脱老好人的恶性循环呢?首先要学会自我评价。作者介绍了两种实用方法:
方法一:写日记。与人交往时,有意识地留意自己的委屈和愤怒,把没说出口的负面情绪写下来。坚持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自己长期被压抑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方法二:画自画像。请拿出纸和笔,在纸的中间画一个小人,在小人的周围写下你展现给别人的样子,比如“时常微笑”“从不拒绝”。在小人内心,写上你不敢向别人表达,但最强烈的内心感受。比如“需要休息”“没耐心”。这种直观的对比,能帮你轻松找到外在和内心的冲突。
面对他人的请求,尝试着把“应该”换成“可以”。“应该”含有明显的道德偏向,意味着苛刻的要求;“可以”代表你有选择的权利,并不是一定要答应。比如,把“我应该答应他”换成“我可以答应他”,“我应该让别人满意”换成“我可以满足重要的人的期待”,就会轻松很多。
表达内心时开门见山,避免冗长的铺垫。比如“我现在没有时间,你能找别人吗”,直接了当。老好人怕别人失望,常会铺垫一大段没有意义的话来缓解不安。实际上这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会让对方迷惑。
如果做不到直接说“不”,就用拖延的方法表达拒绝。当别人提出无理请求,你又不想答应时,不用强迫自己开口说“不”。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把这件事拖下去。比如,同事总是借口有紧急事务让你帮他干活,你就可以回复他“等我半小时,我现在很忙”,半小时后继续拖延。一段时间后,对方就会明白你的意思,不再强加于你。
利用非语言信息,表达自己的态度。很多人都有捏软柿子的心理,要避免成为别人眼中的“软柿子”。站直身体,挺胸抬头,眼睛直视对方,能充分传达出你的自信,让人觉得“不好欺负”;相反,抓耳挠腮、左顾右盼的人,看上去就很容易妥协。
要彻底告别“老好人”,一个非常管用的方法是——系统脱敏法,循序渐进地对抗负面情绪。首先,给你的恐惧分级,比如害怕让人失望,那可能让人失望的事情中,聚会中早退算1级,拒绝同事的请求算2级……和一个讨厌的朋友绝交是10级。不妨从最简单的1级开始尝试,逐步做出改变。
如果在逐级挑战的过程中难以坚持,可以试试这两个技巧:① 找一个榜样。想想他会怎么做,让自己更有底气;② 画“责任图”。比如同事总是以团队项目为借口让你帮忙,你就可以在图上把团队每个成员应尽的责任,用百分比标出来。明确自己的责任边界后,更容易消除你的内疚感。
最后记住一点: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陷入纠结,就是因为彼此信息的不透明——不知道对方的态度,也不知道对方是否明白我们的真实态度,所以就会陷入无休止的猜测中。避免纠结最好的方法,就是维持“低情商优势”:不判断、不猜测、不犹豫、直接说。保持信息和行动的透明度,提供确定性,从而解决问题。
每个人,都是一家无限责任公司。没有人能对我们的人生负责,而我们,也不需要向任何人刻意证明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