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书中精华,解惑人生难题~
今天为大家解读的书籍是黄有璨黄老师的《非线性成长》,在本期中我将为大家解读第1部分:有了孩子后,还能全情投入工作吗?
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其中有一段对白让自己特别受触动。
有一次黄老师(在饭桌前)问他的朋友:
“老大你这么拼,陪孩子时间这么少,你不觉得对孩子有亏欠和遗憾吗?”
当时他的朋友是这么说的:
“这么拼,我正是为了给他一个好的答案。
如果我将来只能告诉他,我是因为他而去放弃自己的工作,那我并不觉得这是一个好的答案。”
多年以后,当回想起与朋友(也是前老板)在饭桌前的那次对话,一直让黄老师深有感触。
这也是我在读《非线性成长》这本书中,深受触动的一段对白。
因为自己本身也是妈妈,而且工作和孩子平衡,似乎是所有为人父母难以逃脱的话题。
包括我身边很多朋友都觉得:你都有孩子了,你还像以前一样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你这就是对孩子教养的缺失,你这就是对孩子不负责呀!
其实呢,当我们用这种“以身作责”的引领,对于孩子来说,要好过任何的说教。
那最近半年,我开始有了晨跑的习惯。偶尔孩子不忙的时候啊,他非要跟我一块儿跑。但每次跑的时候,我并不要求他一定要跟上我。
我会跟他说,你累了就可以随时停下来,然后我继续在他的前面跑。我有看到他累了,就会休息一会儿,但是不一会儿,慢慢儿地他又跑到我前面去了。
那最近啊,孩子已经不开始跟我跑了,他改成每周末跟他爸去踢球儿去了,然后上周末也是,大早晨5点多,自己就爬起来了,然后收拾的比我还麻利,出门比我还早。
其实呢,不仅仅是跑步,也不仅仅是踢球。我们平常的一些生活习惯,甚至是个人爱好,对孩子来说都有巨大的影响。
比如我平常不是很忙的时候,就是习惯于在睡前,偶尔去练琴或者是学习。然后孩子也跟我一起,我练的时候他也练,我学习的时候他就自己去读一些书。
再有就是最近因为要录制一些视频,所以前一天晚上要做一些关于视频的准备,然后孩子就跟我一块儿去摆弄相机,甚至跟我一起去读我自己的稿子。
所以说,我们在孩子面前的这种引领和示范,对于孩子来说,要好过在他背后任何的鞭策。
而我们这种不断的向上生长的样子,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最好的教育。而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本质就是帮这个人找到他的价值所在,比如去投身他热爱的工作和事业。
那在第一部分里,我为什么更愿意跟大家去分享关于孩子的话题呢?是因为我们只有把自己的后顾之忧先解除掉,才更有精力来去思考自己的职业成长,是不是?
在我身边还有一些朋友就工作了几年之后,他们就说遇到自己的职业瓶颈了。不知道该去怎么突破自己了。大家都特别拼,也特别努力,而这个时候真正制约我们的是“思维模式”。
其实只要方法对了,那所谓的“职场危机”根本就不存在!
你可以在20岁择业的时候不迷茫;30岁的时候重新调整策略,让自己不断获得职业成长;还可以在40岁,甚至是50岁的时候找到新的引擎,让自己燃亮今生。
那本期的分享咱们就到这里了,在下一期中呢,我将继续为大家分享关于《非线性成长》的第2部分:让我们一起去跟随“时光机”去穿越最初的梦想——你还记得少年时自己的那些“奋不顾身”吗?
感谢大家的期待哦。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
如果本期解读对您有所帮助,
也请转发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和大家一起获得进步与成长。
铭妈为你解读书中精华,
助你解惑人生难题~
关注「铭妈读书」,
你的问题自有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