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公平问题,引起的社会争论很多,近些年还成了两会的热点。
教育公平,呼唤均衡,但削峰填谷式的搞平均既不可能也没必要,因为有高峰就有低谷,这是自然常态。要不,这么些年过去了,教育公平这道壁垒至今还不能破除,为什么?
因为教育事业,一头牵着国运,一头连着民生。牵着国运的这一头,它背负着民族复兴强盛的希望,是在谋国;连着民生的这一头,寄托着家庭兴旺发达的企盼,是在谋身。
这样一来,难度就大了。想想,如果让你来做一个教育事业的顶层设计者,你必须两头都要兼顾吧。谋国,需要精英;谋身,必备才干。而且,这两者都在向教育来伸手要,你给谁?怎么去均衡?须知,谋国失策,那是会乱邦的;谋身失误,也许就导致败家了。教育,怕的就是误尽苍生,还怪老百姓在骂娘吗?
所以,教育公平这个问题咱就先搁置不谈了。因为,“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当然,你如果有曹刿的那种超凡胆略,你就大可以去痛斥一番“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宏论。
其实,你我都是普普通通的教育工作者,即便教育也许存在着诸多的不公平,也千万不要跟着人家去怨声载道。请记住,我们现在所能做到的,关键还是如何去育人。 如何育人?孔夫子早就说过了,“因材施教”。所以,当知识向着能力转变的时候,我们培养优生,要朝着谋国所需要的精英去努力,让他们懂得责任与使命,有着报家国、济苍生的情怀,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其志存高远,心怀天下;我们改变差生,要朝着谋身所必备的才干去发展,让他们知道做人与担当,具有一般社会所应遵循的普世价值,并且让我们去倾其爱心呵护,静待花开。可见,教育的针对性很强,区别对待就是一种育人策略。
近日,在教育系统的微信上曝出了金华市青春中学“神秘校友为母校豪捐1000万元”的新闻,并且这笔善款就是拿来专款专用的,用之于学校老师“充电”,它成了教育公平中师资均衡的一支助推剂。1000万元,“是金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有史以来获得来自个人最大一笔善款”;1000万元,无疑这是育人结出的硕果,正如该校校长施亚夫所言:“从学生踏进青春的那一天,学校就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爱国爱校情怀与责任担当精神。”
所以,搞教育,如何育人才是关键,诚哉斯言。
由此,从青春中学走出来的这位社会精英身上,让我们看到了社会精英们那种“忧国不谋身”的博大胸怀,因为他们在获取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和财富后,已经不是仅仅为了自己在“谋身”了,而是力尽所能地以不同方式去“忧国”,乃至“谋国”。
所以,在这里,我想,倘若青春中学把这种长期积淀下来的育人模式提炼出来,以便形成一种校园文化,进而提升为育人模式的一种样板。如此,则善莫大焉。
那么,这种校园文化究竟是什么?不妨简而言之,育人才是关键,就像青春中学那样去践言践行。(本文发表2017年3月9日《金华日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