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都很喜欢整理东西。
判断哪些物品继续陪伴我的生活,从最初的磕磕绊绊,到现在享受着这样的过程。
家居设计也基本定型,从最开始对家具的摆放完全摸不着头脑,自己实践的摆放方式又被自己一一否决,在图书馆终于看到相关的内容后,了解了门和墙面的关系,如果门在整个长方形的角上的话,那么门后的那面墙尽量不要放东西,如果放,也要尽可能的远离门的位置。如果门在长方形一条边的中间位置,那么门后倒是可以利用起来,放置收纳家具。
不论门在哪里,一打开,便毫无阻碍的找到光线进来的地方,而不是被门附近的大型家具“吸引住”视线,房间便会显得更加开阔通透。
后来又是从书中习得了家居收纳的重要性,这也直接彰显了墙面对于窗户对于日常生活也更加重要。
在啰啰嗦嗦了这些之后,其实我现在非常兴奋地想要讲的,并不属于整理的范畴。
而是——平日里想起来便进行、或者实在看不下去才进行的——扫除部分。
不过,我一直认为我不像热爱整理一般热爱打扫,并不是因为什么懒的因素,而是没有掌握一定的技能。
如果“整理”的技能需要学习,“打扫”为什么不能是技能呢?
就如同我最初没有相关的学习和实践之时,整理起东西来也是一团糟。
如果能够学习到“打扫”的技能,我也一定会像享受整理一样享受打扫的过程!
一开始遭遇打扫困境是因为完美主义,好不容易一次性将家里前前后后里里外外都打扫干净,结果没能保持到下次大扫除的来临……
或者说,完美主义的大扫除太过耗费心神,没有那么容易有相应的时间和精力。
后来经过观察和思考,家中容易脏乱的不过3个地方,一是玄关处的临时衣架,用来放置第二天穿的衣物,却常常堆满了平日里换下来的衣服,越堆越多。
二是厨房,厨房的台面和地面经常不知不觉覆上一层薄灰。
三则是卫生间,洗手台和镜子上的水渍常常越积越多,地面也因为水渍飞溅的原因容易变脏,再加上经常在这里掉落的头发,实在让人爱不起来。
这三个地方便成为我的首选打扫之地。
玄关衣架的问题很好解决,每天回家换上家居服的同时,便更换成第二天的穿搭,更换下来的衣服放到衣柜或者待洗的区域。
养成了这样的意识,便很少堆积衣服,有时只需要花几分钟,或者延长时间试穿第二天的创新穿搭,都是很享受的体验。
对于第二个和第三个地方,其实现在仍处于实践摸索的阶段。
好在思路已先行,卫生间的台面和镜子没有及时打扫更多的是因为手边缺乏工具——湿巾和纸巾。
而地面每次用湿巾打扫还是太费劲,定期用吸尘器和拖把还是比较好的方法。
因为打扫工具都放在厨房,所以每次打扫卫生间地面之前可以顺手打扫一下厨房的地面。
加油!我的简易打扫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