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RO零是风泽团队自己的产品。
我经历了这个小产品成长的整个过程,并且验证了相关执行方法,在这里从发现需求、产品设计、产品推广,三个方面与大家分享一下。
发现需求
做产品很多人都说需求很虚,但在我理解需求其实并不都是虚的东西,只不过是大众与小众的区别。
就像“碎片化的表达自我”是大多数人都会做的事情,但却有部分用户常常想表达却不知道该发些什么。
比如:
有了想说的话、想发的牢骚,但是不知道如何配图;
随手拍了今天的好天气,但是缺一行文字;
想通过一张图,一句话表达情感,但是少一个形式。
所以ZERO在“需求发现”上,就是满足这一部分人的小需求——让用户在想表达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的场景下,用这样的一个小工具引导用户表达分享,以及通过工具内的小功能优化编辑内容形式。
ZERO早期的定位就是这样一个小工具,同时为了让它保持简单,我们也对需求进行了分析过滤。
比如:
用户进行自我表达,除了希望建立不同的个体标签,是不是还有其他的需求。
这部分渴望表达的用户在怎样的场景下会出现不善于表达的状况等等。
ZERO1.0版本呈现给用户的是一款通过提供文集、图集,每日精选,文本排版,滤镜,模板等等功能组合,引导用户更好的表达自我的工具应用。
这也是我们一直强调ZERO并不是个修图工具的原因。
因为我们更多地侧重在引导用户在不同的场景下进行自我表达,而不是引导用户修图、美图,毕竟美图修图有更加专业的工具。
而为了让整个工具简单易用,做到碎片化信息随手发布,我们坚持让用户在这一个界面内完成所有的编辑工作,并可分享发布。
产品设计
虽然提及产品设计上的极简理念,大家有褒有贬,但我们在实际执行时,发现“less is more”与产品的平衡点依然很难掌握。
比如:
在产品设计上,功能按钮的删减,收纳以及内容界面的怎样放置,才能保持这个小工具的效率,又能呈现极简界面,最终提升用户体验。
分享一张我们曾用作案例展示的ZERO效果图。
在我的理解,极简并非简陋的遮羞布,而是一种更为深沉和自信的克制美学,通过克制达成有效信息的最大传输效果。
都说现在是信息爆炸,海量时代,用户缺的并不是信息数量上的多少,而是有效信息的呈现。
所以在最开始我们去设计这款产品的时候,只用了黑白灰三色,设计元素只有线条和几何形状,甚至几何形状中也只有圆形和矩形两种基本形状。我们尝试给产品去除花俏和不必要的装饰,在呈现上保留经典,同时将产品功能按钮合理的收纳,降低用户选择成本。
让用户对整个界面中「图文内容编辑」这件事情本身,保持最大化专注。
产品推广
与每一个产品相同的是,从设计开发到产品上线后,ZERO也有过一小段的推广期。
因为这并不是我们团队的核心业务,所以后续的推广工作也是比较随意,并没有很系统地去做,但也有一些被执行过,且有效的一些小经验。
我在这个问题下面的回答与大家分享过,当时作为小白的我们是怎么做ZERO推广的。
在推广上,我们的原则也比较简单,没钱,所有花大钱的都不做,所有免费的往死了做。所以这个回答里的执行方法,也足够接地气,当然效果也不错。
四个月的时间,总计花费5000元,注册用户80W +。
ZERO零曾获AppStore2015年度设计精选以及多次专题推荐,被最美应用、少数派、爱屁屁、小米应用市场、魅族应用市场、豌豆荚等多家应用分发平台推荐。
除了回答里提到的相关推广渠道以及执行方法。
与很多产品推广稍有不同的是,我们在ZERO推广前的产品概念包装以及初期的标签场景化运营,得到了推广预期之外的效果。
我们通过给自己的App打的产品概念标签,在之后被各大推荐我们的平台中广泛使用,让所有接触我们应用的用户在还没有使用之前对ZERO就已经有了第一印象。而在使用后,场景化运营推送也增强了用户粘性,并且引导了用户活跃。
在我们看来这些对发起用户的自传播都是很有帮助的,因为大家都愿意向身边的人推荐与自己个性标签相符的产品,而用户本身会因为个性标签而聚集,而在小众范围内,这个传播速度会更快。
以上,就是ZERO成长的全过程。
如果用商业变现来考量一个产品是否成功,那么现在ZERO肯定不是一个成功的产品,因为它至今没有接入任何商业模式,也还有大大小小瑕疵,但这不妨碍ZERO被大家认可。
因为不处在团队核心业务范围内,所以ZERO仅在维持基本的运行,依然有小bug,各种小瑕疵,用户也有各种小报告打上来,有机会我们会再次迭代改进。
PS:这篇小结,粗略简单的与大家分享了一个工具小产品的成长过程,有点混乱,后续会继续完善,看到这里,希望没有浪费你的时间,能够对产品的思考有一点启发。:)
以上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