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上午有幸参加了一场书画展,穿梭其间,乐此不疲。
学习书法近三年,国画两年,在这些年里,从最初的"有点兴趣"到现在的"非常喜欢",从开始的一无所知到现在的略知皮毛,我十分感激自己的老师,也十分感谢书画。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你若生在中国,长在中国,那么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就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喜欢。
看见各种各样的书法,不论行书、隶书、草书还是楷书,都会发自内心地生出一种自豪与骄傲。还有那些国画,即便看不大懂,但笔墨挥洒的痕迹传递出来的情意,直抵心底却不能言说。

我现在爱极了墨香。
铺纸,握笔的那一刻起,就全身心地投入到浩瀚墨海之中,是精神上的享受,也是视觉上的盛宴。
宣纸上起承转合,提顿压拖,每一笔都是五千年的智慧,每一画都是五千年的精华。
那些书法家们在恣意挥墨时,总有一种特别的魅力与气质,他们专注的神情,仿佛能穿透千年的光阴,回到最初的纯真。他们平静,安宁,端正地坐在椅子上写字时,就宛如一杯幽香的龙井茶,清香袅袅,波澜不惊。
书,是表达语言、情感的方式,也是世间最美的纪录片。
闻着墨香,平静时就写出清秀典雅的工整楷书,心有躁意时,就随意写几个大字,若是生气了,最适合写草书宣泄情绪……

至于画,我的老师总告诉我,喜画兰,怒画竹。
开心的时候画兰花,愤怒的时候画竹子,既能发泄心情,又能练习技艺。我的老师对画竹颇有研究,最喜欢一个人在画室里边画一天竹子,不过他对人非常温和,是位和蔼可亲的花甲老人。
对于国画,我目前只接触到小写意,花鸟,山水都有所涉猎,不同于我的老师,我最喜欢的不是花鸟,而是山水。
我本身也不太擅长花鸟,总是在配色方面出毛病,但山水画的颜色就少了,如果愿意的话,可以画一整副黑白的山水,虽然不鲜艳,但也是极舒服的画面。
老师曾评价我的山水:干净,清秀。
我本人也颇为赞同。
由于一些客观因素,我学习山水时间不长,目前也只接触到皮毛,会画的不过是山石,瀑布,树木和一些小景(比如渔船、小桥、村庄)。
但每当我把这些东西结合在一起时,看似多,实则少,远景、中景和近景结合,就要考虑到整个画面的构图与感觉,画着画着,一方就只画一点点,但整体的感觉着实干净又清雅。

书与画虽看着有很大区别,但两者直接还是相通的。
学画的人一般书法都很好,因为提款也是画的一部分,而写书法的人艺术美感也会很强烈,因为写字时,也总要注意到整体结构,注意到前后呼应,行字优美。
但我觉得这两者直接最大的关系,大概就是都需要一颗热爱它们的心。
热爱一样东西,才能真正学好它。
有时候,我也会注意到,写出或画出作品的风格,和当时的心情有很大关系,如同上文所说的一样,生气的时候写草书会十分有力苍劲,画竹子也会变得挺拔通透。
有一次我画山水,怀抱着热爱与宁静,画出了目前来说我自己较为满意的一副作品,清清雅雅,不骄不躁,当时的心境就如同缝隙中的水流汩汩而出,静美中带着雀跃,干净里藏着繁华。

书与画的关系,好像很简单,但又很复杂,但我有个最简单的理由可以将它们联系起来——热爱。
也许我现在还远远达不到热爱的程度,但发自内心的欢喜,会带领我一步一步走向热爱,走向成功。
我相信,任何一个国人都对书画怀有喜爱,对几千年前的过去带着向往,所以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学习,传播,甚至可以说传承,将这一脉相承的文化传递下去,一代又一代,永远不灭。
正如你与我,就像书与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