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马云带队去美国考察,在微软他问了一个问题:"谁是你们的竞争对手呢?"
当时微软的CEO鲍尔默一听到这个问题,一口气讲了45分钟:我要和苹果竞争,跟索尼竞争,跟卡CO竞争,我是如何跟他们斗争的……
当被问及阿里巴巴和亚马逊谁的道路更正确时,马云表示希望两者都看对了未来。这世界可不止一条成功之路,如果人人都要遵循同样的成功法则,世界也未免太无趣了。
当时看到这个案例,只觉得马云很不一般,能跳脱出一般人的思维,站在更高远的角度去看待竞争。如果是我,也会和鲍尔默一样,去想如何ko竞争对手,从而占据主导地位。
最近看了一本理财书籍《金钱的灵魂》后,对此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这本书的作者是琳内•特威斯特(Lynne Twist),她 一位全球性的慈善活动家。她曾担任全球性NGO大型计划领导人近四十年,活动的主要目标是:终结世界饥荒;保护雨林;改善女性健康、经济与政治处境;增进对人类意识的科学性了解。

书中提到了一种心态叫“匮乏心态”,匮乏心态,就是认为资源不够用,机会给了别人,自已就没了;别人上了路,就挡了自已的路,因此我一定要先得到。匮乏心态是斗争哲学的根源。斗争是不讲“双赢”的,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有的只是你死我活,哪怕两败俱伤。他们眼里的成功就是战胜、消灭对手,为此不惜“一将功成万骨枯”。
而与之相反的是“充裕心态”,相信世上资源是丰富的,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功的路不止一条,坚持下去都会导向各自的成功。抱持这种心态的人,会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去拓展自己和身外的世界。
这不正是马云和鲍尔默的不同回答所折射出来的心态模式吗?
哈佛大学的教授穆来纳森和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沙菲对稀缺资源状况下的人的思维方式进行了研究。他们的研究表明:匮乏心态会导致认知和判断力的下降,无论这种匮乏是金钱上的还是时间上的,人的思维方式都会会受其影响。
书中深刻阐述了这种匮乏心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两种典型表现:缺乏心态和多多益善。
缺乏心态
第一个流传甚广的迷思便是“资源紧缺,不够我们所有人使用,无法用来维持每个人的生活,总得有人被淘汰出局”。地球上人口过剩,食物不够,水源不足,也没有足够的空气,没有足够的时间,没有足够的金钱。
就好像玩的“抢椅子游戏”一样,因为椅子数少于人数,所以我们竭尽全力,虎视眈眈地盯着椅子随时准备夺得一席之地,以防自己成为那个在混乱中抢不到椅子而成为被淘汰的人。
这种因为“资源紧缺”而产生的恐惧支配着我们只顾着去争夺,却忘了问自己是否真的需要或者是否还有更好的其他选择。
有的人在这种心态下一直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因为在这个每年高唱就业竞争压力大的环境下,生怕自己丢了饭碗就难以再找到新饭碗了。有很多在体制内的人在日复一日的安逸中觉得一眼就看到头的生活很是痛苦,向往更有挑战性更丰富多彩的世界,却又对好不容易得来的编制割舍不下,在“嚼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纠结下不甘的过活。
然而,这个世界远比我们以为的丰富多元,众多企业在这个“匮乏心态”下在竞争中尔虞我诈,把占领市场当成一个存亡之战。而马云却相信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可以互惠互利,相信世间有足够的资源,人人得以分享,所以他不怕与人们共同享受资源,获得财产,在这种“充裕心态”的支配下,他坚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宗旨,将阿里巴巴打造成一个电商平台,他的支付宝成了一个结算平台,他的菜鸟物流成了一个物流平台。他跳出了竞争的固有模式,成就了众多人的创业梦,同时也成就了他自己。
因此,如何在有限资源中获取自己所需,那就要摆脱对“资源缺乏”的恐惧心态,明确自身的目标和需求,以“双赢”的心态去发掘更多的可能性。
多多益善
曾经看过一个寓言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一个年轻的农夫,他每天的愿望就是从鹅笼里捡一个鹅蛋当早饭。结果有一天,他竟然在笼子里发现了一个金蛋。第二天,农夫一大早赶到鹅笼看,发现那里果真又放着一个金蛋,这样的情况延续了好几天。
可是这个农夫是一个贪婪的人,他对自己的鹅非常不满意。他气呼呼的想,这个懒惰的鹅每天至少应该下两个金蛋,现在这样的速度太慢了。他的怒火越来越大,最后怒不可遏的把鹅揪出了笼子,劈成了两半。自那以后,他再也得不到金蛋了。
这个农夫就中了第二个有毒迷思的毒--多多益善。“多多益善”是一场没有尽头的追逐与没有胜者的竞赛。人就好像跳上了仓鼠轮,不停地奔跑,甚至忘记了应该如何停下来。最终,对于“更多”的追求逐渐演变成了一种上瘾行为。
即使那些拥有大量财富的人也无法退出这场追逐的游戏。无论我们经济状况如何,对于“多多益善”的追求都会索取我们的关注、耗竭我们的能量、剥夺我们获得充实感的机会。如果我们相信并执迷于“多多益善”的许诺,就会掉入一个无底洞,无论我们拥有多少,都是不够的,因为“更多”才更好。遵循这一心跳的人都注定会陷入一种永远无法满足的文化中。
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我们想买更多的衣服,鞋子,包包,房子,车子…我们在商家的活动广告的驱使下不断买买买。然而,回去整理一下衣柜,看看有多少衣服常年压箱底,有多少鞋子成了摆设品,有多少小玩意占据了空间却被束之高阁?有多少课买了囤在那里还没开始学习?
如果人一直在一种追逐的状态中,会导致不懂得停下来好好享受所拥有的,难以活在当下,享受当下的美好。
因此,要在日常生活中觉察到自己的心态模式,摆脱“多多益善”的误区,在追逐的过程中要停下来思考,向内走。多问问自己“真的要那么多吗?真的不够吗?”避免盲目,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学会享受当下拥有的,避免恐惧心理带来的焦虑不安。
每天早晨,我们都再一次提醒自己,生命短暂而美好,没时间纠结,没时间计较。放下那些无谓的心理负担,秉着“功成不必在我,成人可以达已”的豁达心态一路前行,方能做到“穷不倒志,富不颠狂”,淡定从容地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