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诗词大会古诗新读诗友会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作者: 古诗新读 | 来源:发表于2019-01-19 09:19 被阅读5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赏析

这首词写于词人年近七旬之际,抒发了他一生空有杀敌报国之心,却屡遭排挤,壮志未酬的无奈心情。

上片首二句词人追忆了乾道八年(1172)自己投身到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襄理军务,亲赴前线时的意气风发和豪迈雄姿。“觅”和“戍”,突显词人当年高昂的报国热情以及立身做大事的自信深情。后两句笔锋一转,“关河梦断”写词人当年一心为国,渴望建功立业,不远万里投奔边关,可惜壮志未酬,仅在南郑半年,就被调离前线之事;当年的壮志宏愿,只能留在梦中实现,而梦醒后,词人看到旧时的戎装安安稳稳地挂在一边,早已落上一层尘土,“暗”字不仅反映出铠甲的暗淡无光,更表现出词人内心的惆怅与痛苦。

下片直抒衷肠。首三句层层递进,“胡未灭”三字充分表明词人虽隐居家乡,但未忘国忧,时刻惦记着收复失地;然而“鬓先秋,泪空流”,词人毕生胸怀大志,但直至两鬓斑白都未能如愿,这种不得志的情绪泛滥,却只能任凭眼泪空流,流露出词人的失落与对朝廷安于享乐的不满。结尾三句更进一步,词人归总自己一生,发出“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的感叹。“心”与“身”的不统一,反映出词人理想与现实的格格不入;先扬后抑的表现手法,将词人内心巨大的反差强烈地表现出来,将词人抑郁不得志、报国无门的无奈、愤懑情绪表现得更加深沉。

这首词以悲壮沉郁的笔触抒写报国之志、爱国之情,饱含年迈词人的辛酸与苍凉,读来更有力量,更加动人。

相关文章

  •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

  • 人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少时读诗,尤爱陆游,辛弃疾,苏轼,曹操这类豪放霸气的,又兼李白,杜甫,陶渊明,李清照,李煜等雄奇奔放、忧国忧民...

  • 工作原则7,8:找到做对事的人,以及用对人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

  •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 简书武侠江湖日报170920|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我...

  •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一...

  •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宋代〕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译...

  • 当年万里觅封侯

    当年万里觅封侯 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 身老沧州

  •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 向来情深,奈何缘浅

    大家知道吗?那个写下“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的爱国诗人陆游,也曾有过“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相思之苦,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hea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