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具体应用六顶思考帽呢?
先来看一个预先设置的例子。在《上任第一年手记》这本书里,有个人叫陈北北,用六顶思考帽发起了一次会议,主题是“流程优化”。陈北北先戴上了蓝帽,聚焦到本次会议的主题上。然后,团队里的三个人一起戴上白帽,收集客观事实,用了五六分钟,回顾了目前公司使用的那些流程,以及大家对它们有哪些看法。了解完这些,会议上的所有人一起戴上黄帽,讨论这些流程中哪些方面还不错,然后再戴上黑帽,用了10分钟,说一说这些流程中有哪些不足。接下来,大家一起使用绿色帽子的思考方式,花了5分钟时间,针对这些流程,想了各种各样有效的方法、建议和解决方案。等说完这些,大家又一起戴上了红帽,简单用一两句话表达了自己对当下这个状况的感觉。最后,陈北北又戴上了蓝帽,花了2分钟时间,给大家分配任务,安排行动计划。
在这个例子中,有个地方值得注意,需要评估优点和风险时,可以先使用黄帽再使用黑帽。道理很简单,如果黄帽思考完没找到什么价值,也就不必再讨论下去了。如果通过黄帽思考找到了价值,那么即便后来找出了困难和风险,大家也更有动力去克服困难。
现在有很多组织都会使用六顶思考帽来组织会议,不光能节省会议时间,还能帮助大家在开会时,不再是互相对抗的状态,而是相互补充。如果有需要,你可以试试在会议上使用六顶思考帽,帮你更好地制定规划,总结经验,解决问题。
我们再来看一个自然发展式的例子。有本书叫《创意天才的蝴蝶思考术》,书的一位作者叫朱达,他介绍了一家叫StartX的初创公司,在程序开发中用了六顶思考帽。
这家公司想开发一款手机应用,跟踪用户的运动情况,显示他们每天、每周和每个月都运动了多少。但问题是,这家公司不擅长这个领域,他们也不确定,公司是不是该继续推进开发这个程序。这是个利用六顶思考帽的好机会。
朱达发现,这家公司有6个人,就像天生戴了六顶思考帽。他先选了一个善于全面了解事实的人,这个人相当于戴着白帽,用简单的语言,把团队遇到的问题描述了一遍。
然后,朱达选了一个积极乐观的人,这个人相当于戴着黄帽,举例说明这个程序有哪些应用场景,能给世界带来什么贡献。比如,父母可以帮助小孩记录运动生活,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这些行为数据库,研究人类的行为。
接下来,朱达请一个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发言,这个人想知道该程序能不能用在宠物身上,或者能不能构建一个网络,帮用户观察朋友、同学的运动情况。这一群人的行为数据,说不定,又能告诉他们点什么。这是在使用绿色帽子思考。
听到这些,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很兴奋。朱达让这家公司那个善于提出质疑的人发言,这个人相当于戴着黑帽,他指出,这个技术没办法去记录复杂的叙事网络,而且人们会希望这个软件是免费的,不会给它付钱,另外,如何在这个应用上投放广告?这个人的发言替公司点明了困难和风险。
接下来出场的人,擅长感性思维,他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他觉得这个程序很可怕,使用起来会感觉自己被跟踪了,他是戴红色帽子的人。
为了确保大家的讨论不会偏题,朱达让一个戴着蓝色帽子的人发言。这个人开始向公司创始人提问,这个软件最初的蓝图是什么,本质是什么。这样讨论下来,整个团队得出结论,这个软件不应该被限定成只能用来跟踪人的日常生活,也可以用在科学研究上,帮病人诊断疾病。后来,他们遇到了一个从事医疗技术的企业家,两方一拍即合,因为在当时,利用技术监测一个人全天的活动情况,发现它对健康的影响,还是蓝海领域。于是,这家初创公司就因为这次讨论的结果,获得了很好的发展。
六顶思考帽对于我们来说,就像木匠拿到了一个新工具,需要花一些时间去适应它的手感,发现它的用途。怎么用这些思考帽来帮助我们探索新问题、解决纠纷、做出决策,也需要我们自己去花时间练习,设置合适的使用顺序,并且真的去使用它。
在练习六顶思考帽方面,还需提醒我们,练习六顶思考帽,其实跟健身没什么差别,都需要有意识地专门训练和反复练习。最好先进行个人练习,比如,可以用黄帽思考这样一个小问题,“和公婆一起住的25条价值”,说不定思考完可以提升家庭幸福指数。个人练习练熟了以后,再把这套工具用到沟通和会议里去,最大化地利用团队的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