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第十六
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第一种,还未轮到你说话,或你还未理解透这件事情便着急发表言论。
第二种到了你该说话的时候,你也理解这件事,并能够说透彻,但是你不说。
第三种,完全不顾别人的脸色也不判断说话的氛围,便脱口而出。
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少年之时,要能够与欲望抗衡;壮年之时要学会调试自己的情绪、欲望,规划好自己的事业、生活以及人生。将一腔热血用于对人生有益的事上;老年之时,注意别贪心。
阳货第十七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自己的痛苦多数来自患得患失,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也往往来自其中一方,患得患失。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一个人对内在的自我人格有清楚的认知,自尊水平足够高,有明晰的思想和判断能力,他的价值就不再取决于别人对他的态度。
子张第十九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不只是要每天记录,还要打破以往周期,可以每个星期、每个月、每个季度、每半年复盘一下,看看有什么收获。
学而第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首先,遇事不知道该怎么办,或者知道了怎么办,却做不到,那么“学而时习之”。其次,自己与外界合作的时候很痛苦,那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最后一个人觉得自己已经做的足够好,但别人还是不了解,那么“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庄重踏实的背后到底应该是什么?“我”思考了一下,应该是原则和立场。
我们不必拒绝命运为我们带来的朋友,但同时也要主动结交那些比我们强的人,让他们的思想和学问影响我们。
犯了错,不忌讳它,承认它,努力改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