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为什么读书,我一直以来的目的都不是那么明确。
也许,年少时是为了实现所谓的“梦想”;初入职场时是为了增强技能;人到中年时,是为了寻找那个真实的自己……
说不清道不明。
但是,当我打开“微信读书”,收到2022年属于我个人的读书报告时,感动之余,仿佛有那么一瞬,是明白了自己读书的意义的。
一、原来,这一年,我坚持了读了那么久的书。
离2023年还剩5天,根据统计的数据,在2022年过去的360天里,我竟然有208天的时间都打开过微信读书,并且累计读了193个小时,留下了2916条读书笔记。
用报告中的话夸夸自己,就是:当我沉浸在阅读中时,我忘记了众声的喧哗,阅读成为了我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二、飘忽不定的读书兴趣,是找寻自己的路线图。
微信读书里罗列了我的阅读记录,有的书花费了我7个多小时读完,有的书花了21个小时读完。
但是,能够看出,我读过的书不成体系,很是随心所欲。
也许,这飘忽不定的读书志趣,讲述的是一个久不读书的人,在用过去将近一年的时间在找寻自己。
这个过程中,有过煎熬,有过愉悦,有过迷茫,有过顿悟……但是,都走过来了。
三、那些节假日读的书,是这一年彷徨的见证。
报告中说,五一假期,我用了17小时读了《道德经说什么》,可是,我现在真的不记得“道德经”说了什么。
想来,那是年后第一次居家办公的时间,一切都被打乱了,我不知所措。
还好,留下了三句话:
第一句,做个好人;第二句:存点好心;第三句:行些好事。
六一儿童节那天,我在读《猫和狗的生活哲学》,被一只猫和一条狗深深治愈。
明白了:“当外界的标准跟内心的标准发生冲突时,努力按照个人价值观行事,是非常勇敢的事!”
想来,我一直是一个勇敢的人,倔强着,固执着,不轻易妥协从众,也不轻易被外界所改变。
端午节,我在读《武则天》。
不,确切地说,我在听《武则天》。
因为那一天,我自驾七百多公里,在文字和权力的争斗声中,宽容地理解并接受这个多元并立的世界。
然后,带着一颗淡定从容的心,回家看望爸妈。
十一假期,我读了《正念禅修》。
那个忙碌的长假,物质层面,我觉得再无所求。
冥冥中的一些东西在觉醒。
那就是:“无论你想做什么,有什么梦想,都要大胆去做。
勇气蕴含着天赋、力量和魔法。”
一呼一吸间,我选择了去理解这参差不齐的生活,然后和过去的一些牵绊和解、放下,收获了轻松和坦荡。
世界动荡,生活平凡,感谢读书,让我永远坚信所信。
让我拥有那么多的心动时刻,抵抗着那些世事的无常,继续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赫尔曼.黑塞说:用心感受,真心微笑,随心哭泣,才是可爱的你。
所以,人这一生,为何要读书很多书呢?
达尼埃尔·佩纳克在《宛如一部小说》一书中,有一段话可以作答:
“人建造房屋是因为他们活着,但人写书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会死。
人群居抱团是因为他们是聚生动物,但人读书,是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是孤独的个体。
阅读对人来说,代替不了其他东西,但任何东西也代替不了阅读。
它无法为人的命运提供明确的解释,但能为他在他和生活之间织起一张密网。”
读书,最是无用。
但,也最是有用。
它一时既改变不了现状,也解决不了困顿。
可是,那些读过的书,终将会变成生命中最充实的补给,让我们在对抗庸碌琐碎、抵御世事无常时,有一颗强大的不屈的心,有一束微弱不灭的光。
在更清醒、更自律、更谦和中,理解世界,笃定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