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668047/21d49aef7b03a7e2.jpg)
没上班之前,对腊月总是非常期待。
除了“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儿”的童谣之外,更多的是对回家的期待。上大学之后,思念之情尤甚。
如果非要回忆的话,准确的说,应该以十八岁为一个界限。
十八岁之前,活动范围基本都在老家方圆八公里的地方,远的话,跑到县城里面就了不得了。大部分时间就是在村庄的前后左右转,好像也没有什么无聊的感觉。
现在想一想,真的不知道为啥,当时总是有那么多的乐趣,一个小小的土包包就可以玩上大半天,而且玩的很是不亦乐乎。
十八岁以后,有点赌气的成分含在其中,考的大学,距离家乡有了千里之遥(准确的说是一千公里+)。
刚开始的时候,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无非就是进入一个小型社会,开始学着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正常的上下课而已,过于简单化了。
没成想,第一个学期还没有结束,慢慢的有了思念,那种很真切的想。
特别是一点点的,对古诗里面描述的外地、异乡、月明、阴晴圆缺有了准确的感悟,原来打动人心的,自古亦然,真的发自肺腑、深入骨髓。
毕业后,确属机缘巧合,在大学所在地的城市浑浑噩噩的开始了职场菜鸟到老皮的锤炼,当时只想着吃饱穿暖,竟然没有想过职业规划的事情。
这时节,好似与家乡彻底断了线,回家的次数和时间都变得不固定,偶尔回去,大抵属于过路客,匆匆而又匆匆,如风一样扫过去,然后呢?无所得。
时不时的后悔,上大学不应该跑这么远呀,脑子是个好东西,可惜当时少了点。
腊月又至,思念如旧。如一缸陈年老酒。
![](https://img.haomeiwen.com/i13668047/b5613ef1f0549001.jpg)
网友评论